立足课标,延伸课堂。现在展示的课例可以说名家大师都有过研究,所以老课新上怎么才能推陈出新是现在每一个语文老师思考的问题,听完今天专家老师的课例我有了新的认识。
一、以生为本,人课相和
无论课文如何耳熟能详,课例展示如何五彩缤纷,学生始终是第一次触摸这一课,所以我们借鉴的立足点永远是我们自己要上课的孩子,以生为本才能有真正的有效课堂。教师的作用其实就是桥梁,搭建文本与学生学习的桥梁,所以这个桥梁要顺当,不能高不可攀让学生到不了文本的终点,也不能一平到底,让学生了无生趣。
因为我们是桥梁,我们就要借住一切资源与方法构造自己。人课合一那是顶级高手,所有凭借的手段——多媒体制作(包括文字设计、音频、视频的引用)、教具(课文内容的简化)以及教师语言都要与课文课堂相得益彰。
陶佳佳老师执教的《两件宝》充分契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裙摆粘贴了小红花以备奖品使用,开头的我说你指,来介绍我们的身体部位,为我们充分认识双手和大脑做了充足的准备,因为手要进行指认,大脑要对耳朵听到的指令做思考。可以说双手和大脑从课前工作到课后,这也与结束语首尾呼应。陶老师的语言生动有趣,总是轻轻走到学生旁边耐心倾听与引导,让一年级的学生充分享受自己的课堂。
方艮老师用她深厚的文学功底丰富了学生的课堂体验,震撼了台下学习的我。方老师的课堂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是行走的语文知识宝库,我们要多学习多思考多研究。方老师立足《杨氏之子》做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借助《尔雅》《说文解字》解读何为鸟,何为禽,延伸二年级学习的“隹”认识孔雀,激活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新课标要求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要想到达目标,老师自己必须海纳百川,涵养自己的语文素养,厚积才能更好地在课堂输出。
池州市的杜慧老师上的是习作课《推荐一本书》,这可以说是教学的一大难点,学生一怕写作文,所以如何调动学生就是愚公移山。但是杜老师将习作的难度一步一步分解,给学生搭建支架。比如推荐一本书从封面信息开始,再说说看点和评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之言更有说服力。先写再评再改,作文永远都是改出来的,课堂上学生沉浸式写作更能迸发学习的火花。
下午我们安庆名师方芳老师带着学生在广阔无垠的天地里拾知识的麦穗。从识字解字到趣读对话再到推荐阅读,都是以学生为主场,贴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延伸升华环节借用学生学过的古诗词进行寓言点拨,可谓是诗意满满、以文化人,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信。方老师的课堂趣味满满,灵动活泼,一张张美丽的自然之景,一段段悦耳的自然之声让学生陶醉在“天无边无际大的很之中”。特别是在读青蛙与小鸟的对话中,小演员们用语气与动作让我们感受到小鸟面对青蛙执迷不悟的咬牙切齿。
铜陵市陈红娟老师执教的《铁杵成针》让我们跨越千年感受李白的成长之旅。陈老师紧扣“未成,弃去”“感其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拓展延伸。没有对比就没有感悟,李白的弃与还是因为逢,那学生可能也会因为“逢”这节课,“逢”大诗人李白的学习经历而有所感发进而努力向学。人生往往就是在于一次遇见,陈老师的课深厚又生动,文末不仅推荐阅读《中国寓言故事》还结合李白的生平去诵读李白的诗句,悟学习的真谛——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成长就是如此,唯有功夫深才能推陈出新。这个新也是在旧的基础上守正而来,语文课就是在不停地读与思中生成、延伸。
二、传授方法,事半功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传授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
今天的五位老师都重视识字写字的方法,比如写字时一看宽窄,二看高低,三看重点笔画;识字时可以借住拼音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借住字典、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进行识字。特别是方芳老师利用板贴出示了读好句子的方法,一是注意标点,二是联系生活经验去读,三是加入表情和动作来表达声音。方法明确,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更增加了课堂生成的趣味性。
课堂笑声不断,学习收获不止。且听且思,且读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