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位读者私信我,让我讲讲61军182师的历史,于是我查了下,发现182师和这几天正在写的180师有莫大的渊源。
1951年5月下旬,第五次战役即将结束,在撤退阶段,180师被包围,经过激烈战斗,余部突出重围,最终只剩下4000余人。
战后,志司决定重建180师,将川东、川西、川南3个基干团与180师余部合编,成为了新的180师。
其中一个基干团就是61军182师抽调人员组建的182师支援团。当时182师的3个团每个团抽调人员组建支援营,3个支援营合编为182师支援团。
1951年7月5日,182师志愿团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经过20多天的行军,终于抵达了60军的驻地——松田洞。
182师支援团编入180师后,经过一年的整训,在1953年的金城战役中,发挥出色,将李承晚的韩3师打的溃不成军,得到了志司的嘉奖。
今天我们着重来讲讲182师的历史。
182师隶属于61军,属于华北军区序列。
时间回到1946年6月的中原突围,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担负断后掩护任务,该旅就是赫赫有名的“皮旅”,在皮定均的率领下,整建制突出重围,编入了华中野战军,番号是13旅,后来又改称为华中野战军第一纵队独立师。1947年12月,独立师划归晋冀鲁豫军区。
1948年2月,晋冀鲁豫军区下辖的太行军区独立第1旅、独立第1旅与原“皮旅”一起组建成晋冀鲁豫军区第13纵队,序列如下:
原“皮旅”独立师→晋冀鲁豫军区第13纵队37旅
太行军区独立第一旅→晋冀鲁豫军区第13纵队38旅
太行军区独立第二旅→晋冀鲁豫军区第13纵队39旅
太行军区前方指挥所与原“皮旅”独立师的师部一部分人员共同组成了纵队领导机关,首任纵队司令是曾绍山,但是并未到任。徐子荣任政治委员,徐子荣就是中原突围时,皮旅的政委。
13纵成立后,就打了临汾战役。
1948年5月,晋冀鲁豫军区与晋察冀军区合并了,组成了华北军区,晋冀鲁豫军区第13纵队又改称为华北军区第13纵队,隶属于华北军区第1兵团,和华北军区第8纵队(就是后来的60军)同属一个兵团。
1948年10月,韦杰出任华北军区第13纵队司令(后来在抗美援朝中,韦杰担任了60军军长,180师就是其下属。)韦杰到任后,随即率领华北军区第13纵队参加了太原战役。
1949年1月,华北军区第13纵队改称61军。韦杰任军长,徐子荣任政治委员。隶属于华北军区18兵团(就是之前的华北军区1兵团)。
37旅→181师
38旅→182师
39旅→183师
1949年4月,61军参加太原战役,为解放太原做出了重要贡献。太原战役结束后,61军划归第一野战军,向大西北进军。
1949年6月,61军抵达西安一带,182师当时担任守备西安的任务,181师、183师进行咸阳阻击战。
1949年7月—9月,61军先是参加了扶风眉县战役,结束后又前往秦岭,参加了秦岭战役。
1949年11月,61军又划给了第二野战军,穿越秦岭,从陕南进入四川,进军大西南。
1950年2月,61军兼任川北军区。
181师兼任遂宁军分区
182师兼任遂宁军分区
183师兼任达县军分区
1951年3月,181师划给了60军,去了朝鲜。182师划给了11军。183师撤销了,其下辖的3个团改编成了川北军区独立团。
1952年7月,61军番号撤销,只保留了川北军区。
182师自从1951年3月划归11军后,经历了几次波折。
1950年7月,11军军部与直属队调往山东青岛,组建海军青岛基地,就是现在的北海舰队。其下辖的4个师,31师、32师、33师、182师当时没有动。
1951年1月,31师划给了12军,参加抗美援朝去了,31师91团在第五次战役中深入敌后,临危不乱,全团带着俘虏一路神走位,胜利回到我方阵地。
1951年3月,重新组建了11军,下辖3个师:32师、33师、182师。
1952年10月,11军军部与直属队调往杭州,组建空军第5军。其下辖的3个师去向如下:
32师→16军
33师→26军
182师→铁道工程第8师
182师改编为铁道工程第8师后,随即参加了新中国第一条铁路—丰台~沙城线的建设。
1953年10月,铁道兵第8师改建为铁道部第四工程局,这就是今天武汉铁路局的前身。
所以,182师的历史里,分出去一个支援团,加入了180师,参加了抗美援朝,余下的部队,都去建设铁路了,为新中国建设贡献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