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父母感叹,自己家的娃在小的时候多么听话,怎么长大了完全变样了。脾气大,反着来,成绩一落千丈。原来在小学成绩都是九十多,考砸了骂一顿,打几下,成绩就蹭蹭蹭上去了。到初中了说不得的骂不得,成绩就没有办法看了。
父母会感觉孩子突然就变了,断崖式的改变,无法理解。在小时候有效的方法,现在完全无效了。
确实是,孩子在长大,在变化。父母的教育方式也要发生改变,而且时代不同了,以前非常有效的棍棒下面出孝子,现在完全行不通了。
我有个家长就跟我抱怨,他孩子在小时候学东西可快了,背诵课文一会儿就完成了。很聪明的一个孩子,现在不知道咋回事,现在变得整天只想打游戏,成绩就不说了,好像想尽办法也没有好的办法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
人体内分泌的多巴胺是学习激素。小孩子打游戏学得快 ,因为这个游戏在设计的时候,没过几分钟就一个奖励,达成目标又是一个大的奖励。如果失败了可以不断的重新来,没有人会骂他笨,只会让他加油,都是积极的鼓励的语言。孩子体内就分泌多巴胺,愿意一次次重新来过,直到达成目标,心情愉悦,学得也快。
孩子不爱学习,因为学习的时候让孩子感受到了痛苦,无聊,挫折和失望。大人期待太高,好了要求更好。
前几天有个新闻,孩子期末考试考了95分,家长骂孩子,孩子受不了,跳了,妈妈和爸爸也跟着跳了,一家三口就这么没有了。
孩子考95分了,父母还要骂孩子,让孩子受不了跳楼。这个家庭平时的教育方式估计就是简单粗暴,打骂为主。孩子肯定不是第一次经历,压死骆驼的绝对不是最后一根稻草,前面的每一根都算数。
即使孩子没有跳楼,大概率到了初中他的成绩也不会好。因为他一直处在压力和不快乐中,他的发育会受到影响。人的前额叶皮质发育在压力小快乐时发育好。到了初中学习难度加大,要取得好成绩更加不容易了。父母打骂式教育最终一定会导致孩子即使不跳楼也会逆反躺平。当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力量只好听从大人的,当他有力量了父母就会发现失控了。
如果一个人做事有内啡肽产生,那么他已经不需要外在的奖励,就会很有动力去做这个事情了。他会很享受做事情的过程。比如有孩子喜欢做数学难题,他的快乐就来自于把一个大家都做不出的难题经过他苦思冥想找到答案带来的成就感,那份快乐用其他东西都无法体替换。他享受做题的过程,这个就是内啡肽产生的力量。
我们要多关注孩子的大脑,不要只关注行为。孩子自信阳光首先来自于父母的鼓励肯定,如果不断纠正孩子做错的地方,就是在长期虐待孩子。这是煤气灯效应,也就是PUA。过于频繁的指出错误。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行,自己每天被洗脑自己是个人渣。
多说孩子的优点,让他知道哪些做得对,他下次就会继续做。有人担心夸孩子会让孩子骄傲。那是没有学会夸的方法。多描述孩子的客观行为,指出他具备的好品质,比如努力,坚持,诚实等等。而不是简单的说你很棒你很聪明。孩子不知道自己棒在哪里,以为聪明最重要。
我们要注重对孩子的情感引导,去理解认真倾听孩子,会提问,一个好的问题可以让孩子去思考,自己去找到解决方案,增加他的自信。
孩子做错的时候是拉近距离最好的时候,可以与产生亲近度。帮助孩子一起面对问题去解决,让孩子知道出错很正常,只要勇敢面对解决就可以了。爸爸妈妈一直都爱他,站在他这一边。
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爱,感受到被爱;觉得自己有价值,被尊重;在一个快乐的家庭里。如果满足上面的三条,孩子一定可以健健康康快乐成长,学习根本不重要父母去操心,因为每个孩子天然是爱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