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间,在群里收到一则关于简书使用平台有关的匿名调查问卷,看在可以获贝鼓励的份上,我也进入页面进行了问卷回答。
问卷内容倒是不多,花不了五分钟,有点忘了,好像也就二十个问题,结合自己的喜好与现实一一作答便可。完成提交截图发到群里,可以坐等收奖励贝了。挺好的事。
其中有一、二个问题,现在还有点印象。
一是问,来简书的初衷?
我已不记得如何遇上简书的,依稀印象是来自企业微信的行业资讯推文,无意点看了一篇文章,文主有简介当下时兴的几个写文平台,其中提及了简书,并说编辑发布工具特别简单明了好上手之类。估计也就是在那个当天,我就光顾了简书,当时就注册进去看了下。
但,我本不太喜欢长篇的大作,特别是电子版的小说,没有耐心去品味那些作者精心编织的故事。当时应该没看几篇文章也就退出了,而后的几个月里也已忘记自己有登录并注册过简书这回事了,全然没了印象。现在追溯,那是今年4月份的事了,那时是直接用的浏览器网址,没有下载客户端。
后来,在9月份吧,又不知是何机缘。现在回想,应该是在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中,又看到有人在说简书平台与写作的事。这次我仍是电脑端网页搜索,进入网站页面,关联微信帐号进入,而后收藏了网址。
微信号很快进入主页面,还在简信中收到二封信,一封来自简宝玉,是4月28号的欢迎词,另一封是来自一位简友的推荐入文友群的信件,现在看来是邀请参加会员之类的邀请信。可我是9月份再进平台才发现,四个月前的入村即走的情况并没有及时查收到信件,且也不明白到底是干啥用的。
9月初的再进简村,仍是没有多留意什么,但随后的几天里,也有陆续收到二个简友的简信。因入村时日太短,对陌生的来信也未有关注与回复,可能是一种对网络另一头陌生人的防备之心吧。再后来,遇见了一柳,我是被她那句“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的话”打动了的。
话题说回初衷的事。今日问我,也不改初衷——用文字记录生活,充盈余生。 这话写在我的个人介绍栏中,严格来说,这哪是个人介绍,一眼就可以看出是我来简村的初衷了。
哦,想点起来了,这介绍栏中,我有删除了几个字,本来在前面有70后的字样,后来有一次给删了这个泄露个人年龄可能的数字。可能浅意思中,我目前仍是不具备宣传自己的底气的,即便是听了齐老师的变现课中的流量思维,仍是不想付以行动实践之,还是让自己先遵从内心吧。在这个阶段,可以在网络的世界求得一隅以安吾心便亦满足了。
其二,有问,通过哪些渠道写作或阅读之类的问题。
我目前只用简书写作。虽然也听其他老师分享了不少的渠道与流量、用户的偏好侧重,但仍不为我动。几个月前,听了齐老师的课后,现虽已注册了公众号,但未有动静。
微信公号目前也有关注几个简友,之前虽有关注不少,多是机构类的,少有个人的。有看过几篇个人的公号文,但说真的,很少持续读完整全篇的,多是去赞助点赞的行动。
究其主要原因,我总结,还是个人偏好的问题,我本人喜欢主流新闻、职场专业类的为多。不喜欢用手机或电脑看小说,感觉那很费眼也费时间,可以接受一些知识短文与资讯。这样一来,个人公号的内容往往匹配度就不会太高了。
要看小说,我还是喜欢纸媒。不过,现在在FQ上有免费的小说可听,听了几部后,也有些习惯了,关键是可以用碎片时间,特别是在出行开车在路上,最近在路上听小说的时间已经大量挤去了原来听广播新闻的时间了。
简书平台,应该也是青睐小说题材的,虽然也有其他的,比如诗歌、诗词、散文之类的。也真有看到不少写小说的天才,动不动大几万字的系统推文。在一柳的写作交流群中,时不时,会看到擅长小说的写友被故事伯乐推荐,得榜前三的好名次哩。我曾在晚上十余点挑灯夜读,看过几次几万字的群友小说,那故事与行文,确是高级得很。只剩我用四个字总结“羡煞我也”。
但目前的我,仍是没能动摇初衷,不去妄想。少去关注他人的故事,那终归是别人的美好。我只需关注好自己的当下,安排好前眼的生活便是最好。
让我们与自己对话,寻找内心的的答案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