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发挥汉语的汉字传统——戏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024-11-28 04:26  浏览:449  搜索引擎搜索“混灰机械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混灰机械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汉语和英语(以及以英语为代表的字母语言)的区别有很多,从很有意思的一方面漫谈两句。英文表音,中文表意;西方语文的核心是语言,东方语文的核心是文字;西方近代以来形成了研究语言的“语言学”,东方似乎自古以来就有“文字学”(小学)的传统,然而和很多学科一样,在近现代没有形成科学的学科体系,没有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探索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规律。偏重语言和偏重文字的分野,参与了东西方民族语文表达、思维方式、文化观念乃至民族性差别的塑造。

表现在文学创作中,那就是西方表音语系由于自身的特点,在创作中会追求韵律美,因为所见即所读,第一反应是把单词、句子转化为发音,通过听觉系统处理为信号进入大脑,再形成意象、画面等。而东方表意语系在创作中会追求格式美(或者画面美、视觉美,抱歉没想到合适的词语)(当然,我国的诗歌早有追求音律美的传统),所见即所得,文字的读音反而是第二性的东西,文字传达的内容直接通过视觉系统进入大脑,形成意象、画面等审美对象。或许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是世界上少数拥有真正意义上书法艺术的国家。

对于上文试举例帮助理解,英语里的单词“happy”的读音,让人不由自主微笑起来;“blue”沉郁、拖长的读音就给人沮丧之感。

中文里的字,“田”字规规矩矩,方方正正,给人踏实稳重之感,但是四周封口,暗示了束缚。“刺、荆棘”长竖很多,都快戳着读者了,又有很多分叉,一看就很不好惹。“突、尖”的形状都有自下而上生长的势头,“突”字上方有阻碍,似乎不太通畅,需要再加把劲;“尖”字上方畅通无阻,好似一箭射往长空。

所以,要想更好了解我国的审美意趣,自觉我们民族的文化特质,甚至希冀未来发挥中华文明的长处,创作出更多传世作品增益人类文明之进步,不能不把握汉语的汉字传统。外国友人要想与中华文明沟通,想学汉语、想学中文,必须学汉字。

最后,就汉字的角度戏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句古诗,尝试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中国文化,体会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这或许也是深入挖掘中华文化宝库,为人类文明提供中国智慧的一把非常不成熟的钥匙。

如果我是一名外国友人,看到这句诗会是什么感受?我想,这十个字就构成了一幅画,即使我不懂这句话的含义,也不懂这十个字的读音,单这十个字形就足以品出一番风味。

首先“明月”两字,方方正正,字体结构差不多,以横画、竖画为主。到了“松”字突起变化,更多的笔画、设计加入进来(比如撇、捺、折、点),同时“松”字还有向上的势头;“间”字又是一转折,封住了向上的空间,让人关注围起来的这方天地;“照”字,构造复杂,上实下虚,像是自上而下传达什么,又形似八卦中的巽(☴)卦(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进行联想)。

“清泉”两字较繁,笔画较不规则,“石上”两字较简。前后两句 “明月”与“清泉”,“松间”与“石上”隐隐构成了简-繁,繁-简的对仗。最后的“流”字,有言尽意未尽的神韵。他左右都没有闭口,左边的三点承接前文,右边上面的开口,下边的小尾巴都极尽俏皮,用英文字母来类比,他就是个E,不是一个B,即使是完全不懂汉字的外国友人,相信都能体会到其中的意趣。绵延不绝,无有尽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这不就是“流”的意思吗?

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要发掘中国的国民性,要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汉字这面透镜能够提供有益视角。

发布人:7141****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