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今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的通知》。《通知》提出,“十四五”期间,在部分省份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由各地专项招聘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注册为乡村医生到村卫生室服务。此后,海南、福建、青海、四川、山西、甘肃等省份印发落实性文件,部署开展此项工作。
乡村医生是农村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并将其作为今后补充乡村医生的主要途径,将为乡村医生队伍注入更多新鲜血液,推动乡村医生队伍向着年轻化、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专项计划是一件强基础、利长远的制度设计,如何创新性地开展好此项工作极为关键。
给予合理的待遇保障,使安其业。
留人要留心。有了切实、合理的待遇保障,大学生村医方能安其业、乐其业。专项计划要求的“盘活用好存量编制”“在单位内部分配中对大学生村医予以倾斜”等,以及各地探索的“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医荣誉表彰制度”“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村医的收入待遇和岗位吸引力”等,都是为了给大学生村医一片乡村热土,让他们有奔头,愿意留下来踏实做好本职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要警惕政策走样变形。就业安置、落实待遇等方面工作不到位,就会伤了大学生村医那颗原本有期待的心,更有损专项计划的公信力。
开展持续的能力培养,使称其职。
能力培养是助力大学生村医自我实现的必由之路。中央财政通过现有卫生健康人才培养项目,支持开展大学生乡村医生能力提升培训,确保其上岗后3年内完成一轮培训;加大继续医学教育资源供给,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不断提高乡村医生医学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专项计划的这些制度设计,需要各地抓住“能力提升”这个核心,结合本地实际和需求,一一落细落实。
如,甘肃省出台政策,要求乡镇卫生院采取师徒结对、以老带新等方式,对大学生村医进行每月不少于4天的临床带教。这一招就很实用,也很接地气。另外,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也应提供更多培训、进修机会,帮助大学生村医尽快学习掌握急需、必备技能。这既是为了提高大学生村医的服务能力,也是为了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促进县域内合理流动,使尽其才。
用好大学生村医,建好大学生村医这支队伍,要完善人才培育机制,改进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人才流动机制。所谓“流水不腐”,大学生村医能在乡镇、县域、医共体内流动起来,方能最大程度释放内在潜能。为此,要发挥县乡村一体化机制优势,让大学生村医在一定条件下流动起来,避免让其长期在一个地方“任沉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对乡村医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实施大学生村医专项计划,让更多的大学生村医服务农村、扎根农村,是一项创新性的政策设计。促其落地,在管理上、在配套制度制订上就需有“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的创新思维和格局。用创新性的政策和管理,让大学生村医成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里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文:乔宁(媒体人)
编辑:李诗尧
校对:于梦非
审核:徐秉楠 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