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时候,被朋友叫去参加orionspace猎户座组织的线下观影的活动。这可比去电影院抱着爆米花看商业电影要有趣多了。至少不用绞尽脑汁选电影,策划人有其自己的品味且都选好了作品。
那时正值五月,天气好极了,我们连着每周日都去看,刚好赶上了一系列阿涅斯·瓦尔达(Agnès Varda)影视作品的播放。在此之前,我对影视圈的文化不甚了解,鼎鼎大名的瓦尔达我也是头一次听说。
其中有好几部我都印象深刻,有的充满趣味,有的引人深思。
《Sans toit ni loi》由法文译过来是《天涯沦落女》。我不喜欢这个翻译。译成“女流浪者”、“浪迹天涯女”都要好些。 “沦落”这个词传达出一种“不得不这样”的含义,有时还隐含着些许不得不“堕落”的意味。而电影中的这位女孩儿,更像是有意识的自主的选择了这种流浪者的生活。我怀着好奇,坐在人群中,观赏着投影出来的一帧帧在变动的画面,慢慢沉浸其中,感受着她想要记录和表达的东西。
瓦尔达是很中立的,她没有表明任何态度,也不做批判和评价。我喜欢她的这种立场,留给观众足够的空间去做自己的思考。这部作品也是如此。
一个年轻的女人,拒绝成为一个公司的职员,拒绝成为一位男性的妻子,甚至拒绝这个社会现成的体制与规则。她选择了流浪。走走停停,途中她也短暂停留过,结识过一些人,经历了事情,发生过对话,显示出世人百态。有的人想要收留她,有的人强暴她利用她,有的人劝诫她放弃流浪,还有人好奇她的流浪生活。但最终什么也不能将她留下,什么也不能限制她、阻止她,她继续走。冬天越来越冷。最后,她的尸体被发现在一个村庄的不起眼的沟壕。
这是一个突破了社会常规生活状态的故事。对于循规蹈矩的人来说,这个故事简直莫名其妙、不可理喻。这个女人是自绝于社会、自取灭亡。可我看了这个故事之后,心情很复杂。很多时候,所谓理性是只看结果,但感觉是真实、复杂而又多重的。
我的理性认为这是“一个彻底自我放逐的嬉皮士,借由浪漫主义不断滑坡,最终走向死亡的故事”。可我的另一面又还在疑问,为什么浪迹天涯仍像一个美梦不断诱惑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