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2.5延迟满足能力的可塑性
2023-08-10 01:44  浏览:1598  搜索引擎搜索“混灰机械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混灰机械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发布信息 广告合作 软文发布





      本章节主要探讨延迟能力是否可以塑造,先是探讨了遗传与先天条件在毅力,性格,人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接着从气质,解密DNA以及基因继承和母方环境,澄清先天与后天等几个方面来诠释延迟能力是否可以塑造?本章节内容多、杂、乱,需要我们逐步捋清思路。

      文章开篇举例了詹姆斯担心自己会遗传妈妈的爱尔兰基因,但幸运的是,他发现爱尔兰人的智商以及所谓的其他缺陷,都是由爱尔兰的环境塑造的,跟基因没有关系,要怪就怪后天养育,不要怪先天条件。就是我们所说的命苦不能怪政府,人蠢不能怪父母。詹姆斯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发现了DNA的结果,并于1962年被授予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他们的发现为我们理解“我们是谁”,“我们可以成为谁”这样的问题打开了一扇窗。1955年的一天,亚伯.布朗先生带着十岁的儿子乔来到心理系诊所,就儿子的是笨还是懒这个问题,寻求一个结果。布朗先生认为,笨是先天的,无能为力,只能尝试接受现实。如果是懒,那么就是后天的,可以想办法定规矩。每次讨论人类行为的起因时,作者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是不可逆转的,还是可以改变的?那么,如何看待遗传与先天条件在毅力,性格,人格,行动过程中的作用,不仅会影响你对人类的天性与责任的抽象观点,还会影响你对于自己和孩子的诸多可能与不可能的直接直观感受。

      “先天-后天”这个观点在不停的变更。20世纪50年代前,行为主义一直主宰着美国的心理学,人类来到世界时是一张白纸,接受环境给他们盖上印记,由此决定了他们成为什么样子。自60年代开始,这种极端的环境论退出了大众的视野。到了70年代,有了我们成为人类的很多东西都是预制的,新生儿这张白纸是经过深层加密的,绝不是一片空白这样的思想理念。也就是说,婴儿有什么样的理解技能似乎更多的受限于我们成年人发现他们技能的能力。婴儿是自带大招的,能不能发挥出来,发挥多少就要看成年人有没有挖掘的能力。

一、气质

      孩子们的气质互不相同。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气质类型学将内在的情绪特点与人体的四种关键体液(DNA的早期版本)联系起来描述了气质的差异,根据这一理论,分为多血质:性格和善愉悦;抑郁质:人容易焦虑和情绪化;胆汁质:人随时会生气,被激怒;粘液质:人比较随和,但反应比较慢。婴儿在来到这个世界时,就在情绪反应,行动水平控制和调节自己注意力的能力等方面存在生理差异,这些差异极大的影响了他们的感受,思考,行动,决定了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其中就包括他们实施自控和推迟满足的能力。但是儿童的情绪化行为持续的影响着养育人的情绪化行为,反之亦然,要么都快乐,要么都痛苦。我不好过,你也别想好过。

      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特点决定了不同的儿童在调节注意力,延迟满足,实施自控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表现、速度和所需条件。这些情绪特点有多少是遗传的呢?答案是遗传与环境的共同作用。研究人员开展双胞胎的比较研究,目的是分析先天作用与后天作用所占的具体比例,这种做法假定了先天与后天是相互独立的。但是随着遗传性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了先天与后天是无法轻易分开的,基因作用的表达方式是由整体生命进程的环境因素塑造而成的,这是一出极其复杂的舞剧。“我们是谁”“我们会成为谁”反映了基因与环境在这出舞剧中的相互影响。

二、解密DNA图书馆

      我们参演的这出舞剧中,环境和基因相互交织,谁的角色都无法被去掉。解密DNA的过程就是演示了“后天”如何参与“先天”作用,成就了“我们是谁”。

      DNA是提供指令让细胞设计、实施生命活动的生物密码。我们试着把容纳了两万个基因的人体想象成一个拥有上万本藏书的图书馆。DNA是用单词组成的语句,这就是基因。语句被进一步组织成段落和章节,再进一步组织成一本书,之后进一步组成图书馆的区域,这就是组织和器官。读者来参观图书馆的整体感受并不是藏书量这么简单,还包括时间,人物,地点等因素,简而言之,他看了什么书-基因表达什么或不表达什么,取决于生物因素和环境影响之间的庞杂互动。弗朗西斯提出一个观点:是时候放弃先天与后天的重要性的争论了,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基因的作用是什么,环境怎样改变基因。

      有的时候环境的影响甚至会先于孕期。社会交往中的风险和适应力可能会在代际传递。青少年期和成年后的生活方式,饮食,吸烟以及社交体验中的快乐和压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代基因中被表达的内容和被忽略的内容。

      出生后的一年内,前额皮质开始以特定的方式发育。3到7岁之间,这项发育逐步成熟,使得儿童能够转移和集中注意力,调节情绪的适应力,抑制多余的反应,从而有效地达成目标。这些变化使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开始调整他们自己的感受和反应,并对先天条件的展开方式进行修正,而不是做先天条件的承受者。举例了杰罗姆.凯根孙女克服胆怯的例子。这个例子表明:儿童可以做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有效主体,他们可以使用丰富的策略去改变先天条件在他们生命中的展开方式。

三、基因继承和母方环境

      本块内容讲述了四个实验和研究。

    第一、2003年,在猎奇与恐惧方面具有显著差异的两种小老鼠进行研究。研究人员要测试的是,如果在一个胆怯恐惧的母亲身边长大,天生勇敢猎奇的小鼠会有怎样的行为?研究表明,这样的小鼠与那些长在胆怯,母亲身边的天生胆怯的小鼠变得接近了。从而得出两个结论:基因继承是决定行为的重要因素。幼年时期的母方环境也同样重要,对基因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1958年研究人员选择性地培育了“迷宫迟钝”和“迷宫机敏”的大鼠来开展实验。置于丰富环境中的迟钝大鼠变得显著聪明了,而置于贫瘠生活空间的机敏大鼠变得迟钝了。环境神奇地改变了认知能力的表达,它与基因遗传的能力是相当的。这一研究首次证实了基因的作用有赖于它产生作用的环境。

      第三,在美国和英国这样的工业化国家中进行了智商测试,结果发现每一代人的分值平均提高15分。环境对智商等类似特征的影响力量是明显的。像智商这样的特征,虽然很大程度上由基因决定,但自身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第四,新西兰对1000多名儿童进行了30多年的跟踪调查。研究人员调查了20多年间所经历的重大压力事件的次数是否会影响长期的抑郁风险,同时评估了改变大脑中血清素水平的基因变异。研究发现,基因的潜在风险和韧性能否被激活主要取决于基因与环境的互动。基因脆弱同时遭受较大压力的生活事件的人群患有抑郁症的可能性较大。

四、澄清先天与后天

      我们的基因决定了我们如何应对环境,而环境决定了DNA的哪些部分被表达,哪些部分被忽略。我们参与创造环境,环境再影响我们。这种相互影响,塑造了我们是谁,我们会成为谁,从身心健康到生命的质量和长度。

      大部分素质在某种程度上是先天的,但也有灵活的,具有可塑性和改变的潜力,但是找到那些可以改变它的条件和机制是具有挑战性的。之前布朗先生提到的乔是笨还是懒?随着我们对先天与后天的了解,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它们是以一种互相依存的方式塑造对方的。

      本章小结:基因和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塑造的。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是基因;鲤鱼跃龙门、涅槃重生是后天的自我改造。环境可以改变认知和能力,就好像我们早起读书营,好像青创平台,与志同道合的人同行,在优秀的环境中浸泡,才会走得更远。既然我们无法改变基因,那就选择环境,重塑自己,走向未来。

     

发布人:aa64****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