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被盖、等个人、不会中国话、他只会这个、地肥茄子大
“达摩九年面壁,意旨如何(为啥啊)?”
“身贫无被盖。”
——《宝觉祖心禅师语录》
一句“身贫无被盖”,知音笑得乐不可支。
老僧(祖心)已经讲解得淋漓尽致了,笔者也略作过添足之说:
“家徒四壁”是道家是丹派的终极诉求——
老子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真人曰“若会降龙并伏虎,真金起屋几时枯?”
在中国人在农耕民族的心目中,“家(天下)”居于何种地位还要说吗?
看看,先天大道里也要保留这么一个“家”,所谓“抱一为天下式”——这要是搁在和尚群里说了,结果会哄堂大笑:“老老大大,何不觅个处住?”“什么处可住?”“老老大大,住处也不识!”“三十年弄马骑,今日却被驴扑。”(《赵州录》)。
说了,印度文化可以用八个字概括:
“独一无二”和“一无所有”。
佛法的“逻辑”是:
在求证“独一无二”的同时,同时要认证“一无所有”。
换个比喻说,“(家徒)四壁”就像那一粒著名的“芥子”的“壳壳”吧,修行人在认证“芥纳须弥”的那个瞬间那个当下,不把“壳壳”去除丢掉行吗?(人)不打开壳子(心扉)怎么纳须弥(乾坤、宇宙、三界、万法)呢?
大师说什么来着,“但把一粒轻嚼破,始知佛法并无多”?
着意参!
可劲参!!
参到底!!!
后面就是“如桶底子脱”就是“内外圆通”噢,
就是“藏身处无踪迹无踪迹处莫藏身”噢,
就是“尔有柱杖子我与尔柱杖子尔若无柱杖子我夺却你拄杖子”噢。
就是“三界唯心”
就是“万法唯识”
就是“为天地立心”
就是“天人合一”(今曰“天人同构”)
就是“天在内人在外”(《庄子·秋水》)
就是“天见人人见天”(竺法护译)
就是“人天交接两得相见”(僧睿译)
不就是罗什本的“一合相”玄奘本的“一合执”?
不就是法藏说“显一体”?
不就是龙山说“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
不就是憨山说“内外一齐拈却,大千世界全身”?
不就是如来说“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
不就是吕祖说“一粒粟中藏世界”吗?
不就是(曾经被彻底打入唯心主义阵营的、受尽非议奚落批判的)象山先生说“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嘛!
啧啧,不是千臂千手(遍一切处)的观音菩萨是谁?
不是三头六臂(遍一切处)的哪吒是谁?
不是开天辟地(遍一切处)化为山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盘古大仙是谁?!
说过:盘古和哪吒一样,都是“印籍华人”。
混沌凿开分两仪,成形成象漫猜疑。
虚空消陨知何许,正是讹传盘古时。
——蕅益《三颂》
什么?有同学问为什么“我有拐杖你给我拐杖我无拐杖你夺我拐杖”哦?
啧啧,“有”也不多,“无”也不少嘛,品吧悟吧。
芥子纳须弥,不大也不小不多也不少,
所谓人心与天地乾坤等高同宽一样长嘛,
所谓“大都全藉修持力,毫发差殊不结丹”嘛。
庄曰“齐物”佛说“平等”,老子发言难得有些长“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芭蕉和尚这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大话头”,“正言若反”地与《老子》七十七章呈现“一一映射”之关系,可以说,高僧这个高级别的“无厘头”, 把道家意旨发挥到了极致!也可以说,别传宗越是“反其道而行之”越是与道家的血缘关系撇不清嘛。
喏,用数学符号表示一下:
有=无、小=大、高=低……
丹派因为讲阴阳讲对称,于是演绎出了个“内通外亦须通”(即“内药”与“外药”论)。再说。
接着。老僧(智闲)说“去年穷未是穷,今年穷始是穷。去年穷无卓锥之地,今年穷,锥也无。”
对啊,这不就是笔者说从“家徒四壁”修到“啥都没有”了吗?
就是说,喏,达摩老祖坐在石洞中,被四壁环绕着他的终极诉求是什么,“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历史上的有心人问了:
“达摩面壁意旨如何?”
历史上的无心人说了:
“分明记得想不起来。”
历史上有高僧留下了注脚:
“当处得心非向背,九年面壁寂光明。”
(普庵《偈颂三十首》)
历史上有高道留下了注脚:
“一朝捞得潭心月,觑破胡僧面壁禅。”
(陈虚白《玄牝图诗曰》)
有同学问了:高道“捞得潭心月”意旨如何?
请高道说吧:“有人问我修行法,遥指天边月一轮。”(吕洞宾《绝句》)
其后,在《悟真篇》里,悟真先生说“现出深潭月一轮”,这是从“颠倒坎离”、“沉浮主宾”的角度说,说的是“静极生动”说的是“天人合发”说的是“大药生”;悟真先生又说“产个明珠似月圆”,这里是从“谩守药炉”、“但安神息”的角度说,说的是“感而遂通”(动极复静)说的是“天和合一”说的是“入药镜”。
此法真中妙更真,都缘我独异于人。
自知颠倒由离坎,谁识浮沉定主宾。
金鼎欲留朱里汞,玉池先下水中银。
神功运火非终旦,现出深潭月一轮。
——《悟真篇》七言四韵第九
要知产药川源处,月在西南是本乡。
铅遇癸生须急采,金逢望远不堪尝。
送归土釜牢封固,次入流珠厮配当。
药重二斤须二八,调停火候托阴阳。
——《悟真篇》七言四韵第十
虎跃龙腾风浪粗,中央正位产玄珠。
果生枝上终期熟,子在胞中岂有殊。
南北宗源翻卦象,晨昏火候合天枢。
须知大隐居廛市,何必深山守静孤。
——《悟真篇》七言四韵第十一
不识玄中颠倒颠,争知火里好栽莲。
牵将白虎归家养,产个明珠似月圆。
谩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
群阴剥尽丹成熟,跳出樊笼寿万年。
——《悟真篇》七言四韵第十二
诸君这时再看《悟真篇》七言四韵九、十、十一、十二,悟真先生把“金丹”与“明月”的(互指)关系说得还不明白吗?
悟真先生把禅道与(上品)丹法的(相等)关系说得还不明白吗?
那么,“一朝丹道登堂入室(‘捞得潭心月’),‘面壁禅’之谜也就豁然见底了,如慧能说‘桶底子脱’”——陈道长(疑即融汇贯通南北宗两派丹法的上阳子陈致虚)说“觑破胡僧面壁禅”说的还不明白吗?
紫阳真人说“得达摩、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说的还不明白吗?
历史上终究有明白人分明说明白了。
笔者把禅宗史、传灯录里的箴言话头汇总了一下,以飨读者。
哦,随意出示,就不按时间前后或资历深浅或汉语拼音首字母排序了哈。
“古人面壁意旨如何?”
“西天人不会唐言。”
——《禅宗正脉》卷十
“达摩面壁意旨如何?”
“计较未成。”
“二祖立雪时如何?”
“将错就错。”
——《古尊宿语录》卷二十一
“二祖礼三拜,为甚么却得其髓?”
“地肥茄子大。”
——《嘉泰普灯录》卷十七
“古人面壁意旨如何?”
“但恁么会。”
——《五灯会元》卷十
“达摩面壁意旨如何?”
“他是异乡人。”
——《铁壁机禅师语录》
嗯嗯,“不会唐言”有点“搞”吗?
“唐言”即汉语中文,隐代“世法”也。
“异乡人”还要说吗?
尽管历史上的达摩基本上是一个来路不清、履历不明的“三无人员”、“孤寡老人”,(主张“万法平等”的禅宗)并不计较、并不在意:
这里把老胡搬来不就是个替身嘛,不就是“西天”(法界真身)的隐代嘛,不就是图个“方便说法”嘛。
所以有一种说法说,佛教的中国化脱离了原教旨的“实事求是”精神而走向了封建迷信和偶像崇拜,这个……从何说起?这个……何从说起?
“计较未成”、“将错就错”、“但恁么会”、“异乡人”、“无被盖”、“地肥茄子大”、“无人得相见”、“得二祖于深雪中”、“不是神光几乎狼籍”等等,都是高僧极其高明的“话头”都是大德一生参悟的“提炼”,大家听不懂不奇怪,那是明白人说给明白人听的,是明师留给门人弟子(证生死)的“药引子”。
禅宗的(主流)修法是以参话头儿为主的,虽然有些禅师也有意识无意识地把“疑情”与“持咒”(念佛)结合起来诠释宗旨。但是他们对达摩传的什么,实质上毫无兴趣,甚至“老胡”搞的那一套静坐、“壁观”亦在禅宗的竭力排斥之列!他们只是对西域老头那模糊的身世、孑孓的身影感兴趣——没有大片的历史空白,叫人……何处置喙?叫人……怎么创作?
九月一日师谓休曰:“自达摩大师到中国,唯说一心唯传一法,以佛传佛不说余佛,以法传法不说余法。法即不可说之法,佛即不可取之佛。乃是本源清净心也。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
——《传心法要》
从禅宗修法去看,“面壁”的目的实在是为了“破壁”为了“打开”为了“纳须弥于芥子”,横渠先生说“天人合一”象山先生说“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故(托名的)达摩《悟性论》曰“迷时在此岸,悟时在彼岸。若知心空不见相,则离迷悟。既离迷悟,亦无彼岸。”
剑林刀树眼中栽,铁壁银山蓦面来。
遍界迥无回避处,老胡种族一时埋。
——季总《颂古》
走来东土贩滞货,面壁九年等个人。
一花五叶开狼藉,毕竟谁知底里春。
——雪关《达摩大士赞》
面目虽无,脊骨已露。
后代儿孙,(希望诸君)个个看透。
——明雪《达摩面壁像赞》
就看诸君识不识得“眼中”、“银山”、“潭心月”,以及“等个人”呀,“一支花”呀,和“一条脊骨(炼纯刚,撑天拄地更无二)”啊,这些眼花缭乱、错综复杂的强名之名的指向了。
是的,那位博士说对了,“等个人”是等我们的“心中人”,元音老人曰“心中心”悟真先生曰“昨宵我被唤过来,把鼻孔穿放杖上”(的“雪窦老师”)泥丸老曰“夜来撞见吕秀才,有一丹诀犹奇哉(的“吕秀才”)”邵康节曰“若识无心含有象,许君亲见伏羲来”(的“伏羲来”):
儒曰“良知”、“良能”(“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道谓“天心”、“大药”(“人心若与天心合,颠倒阴阳只片时。”)
此即禅宗“大事”,所谓“禅机”。
舍此以外谈佛论道者俗谓“口头禅”。
己躬下事甚分明,不用寻师费远行。
只向目前亲荐取,是谁见色与闻声?
——憨山《示天渊禅人》
六祖说“我自知去处”者,拈黄叶止小儿啼也。
不明言去处者,实无去处也。
以此性如虚空,虚空何有归处?
若见有去处,则落实,则着相。落实着相,则生死不了。
无去处,则处处可去,处处可去而未尝去。
所谓归即无归,无归即归;处处皆归,到处即归也。
——元音老人《略论明心见性》
“寂寂无依时如何?”
(那“独一无二”的道,是个什么境界?)
“老僧在你背后。”
(“老僧”非赵州之色身肉体,“等个人”尔。人一旦把握了禅道当下“转身”的“技巧”和“时机”丹派曰“正子时”曰“皆知子时窄,不知子时宽。”当下即“为天地立心”当下即“天人合一”当下即“开关展窍”当下即“明心”当下即见“道”也!故悟真先生曰“赫赫金丹一日成,古仙垂语实堪听。若言九载三年者,总是推延款日程。”故龙牙禅师曰“学道蒙师诣却闲,无中有路隐人间。饶君讲得千经论,一句临机下口难。”)
——《赵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