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余斌 李士刚
“漭漭淮河杳似年,森森蚌岭远攒天。”有着“淮畔明珠”美誉的安徽省蚌埠市,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淮河文化发祥地之一,辖区内的马城镇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灯的起源地,蚌埠市禹会区人民法院马城人民法庭即坐落于此。该法庭传承优良文化传统,充分发挥司法职能,锐意开拓创新,用实际行动奏出基层社会治理“新乐章”。
“人民法庭利用自己深入一线、直面群众的优势,拓展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司法服务。”马城法庭负责人迟郑国说。自从其履职马城法庭,便在深入了解辖区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制订工作计划并予以落实,展现公正司法,为区域平稳发展保驾护航。
打造特色品牌
奏响调解工作“和弦曲”
“多亏法官耐心调解,使我得以重新见到女儿,我也能够放心地让孩子跟随其父亲成长,衷心地感谢你们!”姚某向承办法官表示感谢。
这是一起不寻常的变更抚养关系纠纷。当事人姚某和卞某在离婚后协议约定婚生女由女方姚某抚养,但姚某因搬迁至异地,无法为女儿办理入学手续。男方卞某趁女儿暑假期间,将其接回后隐匿,导致姚某无法顺利见到女儿。后卞某向法院起诉,要求将抚养权变更至其本人名下。
承办法官在了解案情后,认为只有打开双方心结才能真正做到案结事了,遂启动诉前调解程序,邀请“马大嫂”志愿服务队马城法庭志愿服务站的人民调解员介入。在充分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经过法官说法、“大嫂”讲情,工作人员成功地为姚某和卞某架起了心灵沟通的桥梁。最终,姚某同意将女儿的抚养权变更至卞某名下,孩子也获得了更和谐安定的成长环境。
近日,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人民法院马城人民法庭为“马大嫂”志愿服务队开展法律知识培训 供图 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人民法院
这是马城法庭利用特色品牌成功化解纠纷的生动缩影。马城镇地处蚌埠市和淮南市两市交界地带,人口众多,纠纷类型多,乡村关系复杂。马城法庭高度重视调解工作,锐意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寻求与“马大嫂”志愿服务队合作,并于2022年5月26日在法庭内挂牌成立“马大嫂”志愿服务队马城法庭志愿服务站,打造特色品牌。
志愿服务站成立以来,马城法庭不断规范调解制度流程,常态化为人民调解员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定期与人民调解员进行案件研讨,认真听取当事人意见,不断提升调解质效。
在马城法庭法官的悉心指导下,人民调解员在家事、相邻关系、农村土地承包等纠纷领域加大调解力度,同时积极开展判后走访、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等工作。马城法庭打造的特色调解品牌逐渐成为推动区域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张亮丽的“司法名片”。
优化制度流程
迸发审判职能“最强音”
作为由蚌埠中院指定管辖的少年法庭,马城法庭重视加强少年审判工作,建立起契合实际的少年审判“三五五六”工作机制,即在诉前、诉中、诉后三个阶段随时介入调解工作;在审判工作中坚持“未成年人保护优先、调解优先、道德引领优先、感情修复优先、教育与关爱优先”五种原则;利用亲情法、教育法、感化法、联动法和帮扶法五种方法开展工作;每年开展一次以上法庭开放日、一次以上法官进校园、一次以上部门联席会、一次以上新闻发布会、一次以上司法救助、一次以上跟踪回访的“六个一”活动。
在该审判机制指引下,马城法庭少年审判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年均审结少年民事、行政案件100余件,切实用司法力量护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基于受理案件数量较多的实际情况,对于部分案情不复杂、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案件,马城法庭探索开展要素式审判2.0版本。在调解和立案阶段,法庭干警即引导当事人填写要素。被告对要素事实直接进行答辩并表明肯定或否定的意见。法官对基本事实要素进行提炼,归纳争议要素,从而达到简化审理流程、提高审判效率的目的。
聚焦审判主责,提升审判质效,是马城法庭孜孜不倦的追求。通过不断优化审判制度及流程,马城法庭在仅有一名员额法官、一名法官助理办案的情况下,2022年审结案件567件,结案率达98.61%,调撤率为58.69%,审判质效位居蚌埠市派出法庭第一。
注重走访宣传
谱写诉源治理“新曲调”
迎着朝阳和日落,行走在马城镇的田园阡陌间,总能看到马城法庭干警的身影。注重实地勘查走访是马城法庭干警办案的一大特色。马城法庭负责人表示,农村很多纠纷涉及乡村邻里关系。及时进行实地查勘,一方面,有利于查明案情;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结合实际情况释明法理,就地调解矛盾。
近日,该法庭受理了一起相邻权纠纷。两家邻居因为排水管道的埋设问题产生了矛盾,甚至发生了激烈的言语冲突。承办法官及时实地查勘两家排水情况,向双方当事人阐明法律依据。最终,双方各退一步,握手言和,修复了邻里关系。
为进一步提升法律宣传效果,马城法庭深入开展丰富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通过法治课堂、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新颖的“法治进校园”活动,为广大青少年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系好人生第一粒“法治扣子”。同时,法庭选取部分群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面广、发生纠纷率高、具有普法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件,下沉各村落开展巡回审判,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影响一方”的良好普法效果。
马城法庭还充分运用多种平台演绎“法庭故事”,选取典型案例拍摄微电影,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宣传。网上网下相结合、线上线下齐互动的立体式宣传方式,让群众对“法庭故事”有了更丰富的了解。
此外,马城法庭以“村居微法庭”建设为契机,建立起“法官+助理+人民调解员”联动机制,主动与辖区综治中心、治保主任、网格员等解纷力量对接,及时提供法律智力支持,打造诉讼服务、多元解纷、基层治理最小支点,构建从前端调解到末端审判的全链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
马城法庭将继续夯实主责,强化担当,在新征程上用实际作为奏出基层社会治理“新乐章”。
本期封面及目录
《中国审判》杂志2023年第06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16期
编辑/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