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搞科研让青年挑大梁,需要包容支持稳定的大环境
2023-08-30 15:21  浏览:4515  搜索引擎搜索“混灰机械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混灰机械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青年科技人才如何更好挑大梁、当主角?眼下有了更多“制度解”。近日,中办国办印发《若干措施》,立足务实管用,拿出了一系列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的“硬举措”。

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尤其对于科技战线来说,青年精力旺盛、创新活力较强、条条框框束缚少,对外部变化感知更敏锐,对新事物的接受度更高,正是出成果、出创造性成果的关键阶段。复兴号高铁设计研发团队平均年龄38岁,北斗卫星核心团队平均年龄36岁,中国天眼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长三甲系列火箭总体设计团队平均年龄不足30岁……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占比已经达80%以上,青年科技人才正成为落实国家科技战略的重要先锋。

但也要看到,在更为广泛的科研行业中,许多青年科技人才面临着担纲机会少、成长通道窄、生活压力大等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干。着眼于此,《若干措施》的细致规定切中肯綮,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担任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进一步扩大青年科学家项目比例,负责人申报年龄可放宽到40岁,不设职称、学历限制……持续完善的制度支持和政策红利,必将对我国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复兴之路行至关键一程,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国家安全的需求、美好生活的追求,都需要“大国重器”“科技自立”作为支撑。然而,空前紧迫的卡脖子问题则警示我们,在不少基础研究领域和前沿科技领域,我国还存在亟待突破的短板弱项,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破局的关键,就在于培养一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青年科技人才,并营造一个包容支持稳定的科研环境。

必须看到,当下不少科研单位和高校囿于一些体制机制问题,“破四唯”在实际执行中未能完全落地落实,导致青年科技人才需要不断申请各类计划项目,花费大量时间“写本子”“打听情况”,不停追逐各种“帽子”,理应饱含静气的实验室却弥漫着一股躁气。对此,《若干措施》将注重务实管用作为一项基本原则,不少措施都明确了定量化的要求,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有助于为科研“减负”,为创新“增速”。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今天的中国已不再一穷二白,青年科技人才已不用像老一辈科学家一般,经历舍弃“面包”的焦灼,忍耐科研条件的艰苦,这方充满机遇与活力的希望之地,蕴含着大国崛起强劲的“磁场效应”。从这个角度来说,壮大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不只是要“培”与“育”,还需要在“引”上下功夫。目前,我国逐步从世界最大人才流出国转变为主要人才回流国,史上最大规模海归潮正在涌动。进一步做好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与使用,既能对内培厚创新沃土,激发人才的创造力,也能对外产生示范效应,集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我国当代青年科技人才的职业生涯与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高度契合。期盼在政策东风之下,科研人才能够心无旁骛投身所爱、顽强攻关、勇攀高峰,助力中国科技突破瓶颈,不断跃上新高地。(评论员鲍南)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发布人:6647****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 孑遗
  • 2023-08-29浏览:2659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