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莓茶,属冰川四纪孑遗珍稀物种,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植物含黄酮量最高的植物,被称为植物“黄酮之王”。它生长于海拔500至1200米的崇山峻岭间,红砂岩与茂密丛林的怀抱中,吸吮着山川之灵韵,日月之精华,孕育出集药用与食用价值于一身的品质。近年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作为农业大县,高位推动莓茶产业发展,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带动、村企联姻等方式,不断推进莓茶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带动更多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01
政府搭台 高位推动
永顺县位于微生物中的发酵带、土壤中的富硒带、植物群落中的亚麻酸带,发展莓茶产业条件得天独厚,种植莓茶已有上千年历史,被评为“中国古莓茶之乡”。永顺莓茶口感清凉甘甜,被誉为植物“黄酮之王”,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远销海内外。
“每到重要时节,我都会利用党小组会、院坝会和微信群等,组织小组党员及时向莓茶种植户传授种植技术。”九官坪村党支部委员的向玉萍说,如今,担任村党支部委员的她,同时挑起了莓茶产业专业党小组组长的重担。在她的带动下,不仅积极组织村民流转400亩地种植莓茶,并创办了紫荆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九官坪村近一半农户种起了莓茶。同时,合作社保底收购种植户的鲜叶,并为部分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以前我在外省打工,一个月工资3000多元。现在我在合作社采茶、炒茶,收入不比外出打工少,还方便照顾家里。”村民张自蓉说。
近年来,永顺县积极延伸莓茶产业链,优化莓茶产品结构,推出莓茶花草茶、速溶茶、莓茶含片、莓茶洗护用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同时,按照“四跟四走”产业发展思路,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了永顺莓茶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永顺县莓茶也在“产业兴旺、文化繁荣、科技强县”的发展策略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该县大力实施莓茶品牌建设,目前拥有溪州莓茶、司城贡茶、澧源莓茶等品牌商标20个,莓茶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8个。
永顺县将莓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落实《永顺县乡村振兴农业特色产业扶持管理办法》,集中力量打造永顺莓茶产业带和示范基地……一系列扶持政策,犹如春风化雨,精准滴灌于莓茶产业的每一寸土壤,成功构筑起永顺县莓茶产业带与示范基地的宏伟蓝图,引领莓茶产业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据统计,全县现有茶园13万余亩,年产值达7亿元,产量2600余吨。
“我们还深化莓茶文化研究,挖掘土司历史、茶饮传统、土家风俗等文化价值,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高水平打造莓茶产业规划,促进茶旅融合,推动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打造茶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康养基地。”永顺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冰介绍。
02
村企联姻 联农带农
“2021年以前,西歧乡的产业布局十分薄弱,当时除了1000多亩的猕猴桃、500多亩的烤烟,几乎没有其他产业,所以我们就想探索发展一些潜能产业。”西歧乡党委书记杜娜娜回忆。
“发展产业必须选对门路,方向对了才能事半功倍。”在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以后,西歧乡政府召集村民代表、村干部和工作队多次座谈,现场问计寻策共谋发展形势。另外,乡政府积极对接县农业部门,邀请农技专家到现场指导,进行土壤测试和气候条件的分析。经过专业测评,西歧乡最终选择了有机莓茶种植,走品牌化发展之路。
“前几年栽种的,第二年就产生了一定的收益,未来势头更好。政府不仅给我们茶农争取资金支持,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和培训,还给我们提供鲜叶销售渠道,一天采摘6-7斤左右的鲜叶,可以卖个一两百块钱。”瓦厂村村民一边采摘茶叶一边说。
该乡探寻“党委政府搭台+县内企业助力+村干部全程服务+本地农户参与”的模式,在瓦厂村和中坝田村率先试点,流转土地种植莓茶,并不断拓展种植面积,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同时深挖莓茶产品质量和销售渠道,力争将莓茶产业打造为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杜娜娜表示,一方面,莓茶的种植能够带动周边村民实现就近就业,增收作用明显,种植莓茶逐渐为当地村民所接受;另一方面,将莓茶种植与村集体经济收益挂钩,利用政策扶持,按照投入比例分红给村集体经济,也让村里对发展莓茶产业热情高涨。
“我们全程与永顺县大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在销售这块公司没少帮我们出力。”在2022年遭遇干旱天气的不利影响下,通过卖鲜叶,中坝田村集体经济实现零的突破,村民也能够就业创收,该村支部书记李勇对发展莓茶产业坚信不疑:“我们邀请能人返乡创业,建设家乡,培育了本地区大户,种植莓茶的效益得到了进一步放大,今年我们计划扩建基地,和大丰农业公司一起打造有机莓茶,通过订单式的生产,把西歧莓茶产业做大做强。”
目前,西歧乡7个村社区全部种上了莓茶,根据乡党委政府确立的计划,两年已推进莓茶种植面积近2000亩。西歧乡立足村集体经济平台,借助专业技术力量,加强与农业公司合作,与大丰公司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坚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着力点,朝着乡村振兴的方向大踏步前进。
03
结对帮扶 携手共进
2020年4月,永顺县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就此“诞生”,该产业园位于永顺县芙蓉镇,据悉,园区内有衡阳市对口帮扶项目菜鸟农业产地加工中心,助力当地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仓储体系建设、农产品品牌打造等。
在永顺县农特产品供应链中心,工人们有条不紊进行着分拣包装。为进一步让山货出山,中心还专门设有农特产品检测实验室,产品检测合格后,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销往市场销售,产品上标有二维码,顾客可扫码查看商品的生产信息,通过监控查看商品的生产过程,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大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按照湖南省“六大强农行动”的部署要求建设实施,产业园依托芙蓉镇千亩莓茶种植基地,借助芙蓉镇知名景区的高速、高铁站交通优势和旅游资源和大丰公司100多万自有莓茶会员客户群体,打造的一条集莓茶培训、莓茶全自动标准化生产体验观光、自然生态、民族风情、高山茶园观光、采茶制茶体验、永顺莓茶茶文化体验、高山茶园民宿等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创新产业园。
该公司负责人王少甫介绍: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的模式发展帮助当地群众订单种植莓茶,公司负责技术指导、保底收购和产品加工及销售;积极抢抓农业农村部定点帮扶、衡阳市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和阿里巴巴“热土计划“乡村振兴公益重点帮扶的政策机遇,力推产销对接;全力配合实施永顺县委县政府莓茶产业提质扩面工程领导决策,先后投入生产资金近三千余万元在万民乡、西歧乡、芙蓉镇打造多个千亩莓茶示范基地和现代化莓茶加工生产线,为湘西州莓茶产业发展增添助力。
芙蓉镇发树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22年3月,发树村在县农业农村局支持下,引进大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土地流转种植莓茶,带动了一批群众增收致富。目前,该公司自有莓茶种植面积4000余亩,合作村集体12个,合作莓茶种植面积1.3万亩,直接带动农户2200人。累计通过产业分红328万元,鲜收购分红150万元,农户用工工资864万元,保底收购茶鲜叶300万斤,金额达4800万元。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