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改革方略和创新举措,并强调必须增强文化自信。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拓展,也需要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思想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长久以来,中国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始终立足于中华民族、中国社会的历史实践与当代实践,也始终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土壤。高度的文化自信能够使人们更加确信本民族思想观念的创造力和对历史时代的把握力。增强文化自信需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总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国家的认识与理念;也需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高度的文化自信促进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西方国家曾凭借其发展优势和话语霸权,试图为西方文明披上“普世”外衣,构建“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不少国家和民族迷失其中,丧失了自主探索现代化的独立性,深陷社会动荡的困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开创出一条有别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道路,充分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与精神主动性。增强文化自信就不会盲从于各种教条,而是坚持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善于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也不会照搬外国理论,而是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善于在交流互鉴中汲取精华、丰富自我。坚定的文化自信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探索与实践精神,也更加坚定了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信心与决心。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文化自信筑牢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文化是价值认同、情感共鸣的重要依据,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沧桑岁月却依然血脉相连,相生于中华文化所形成的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自信能够塑造共同的思想基础和理想信念,促进我国56个民族、14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也能够赋予人民强烈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提振中华儿女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精气神。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众多人口增加了迈进现代化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也形成了发掘人口红利、动员有生力量的巨大宝藏,增强文化自信必能汇聚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伟力。
文化自信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活力。思想文化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改造人们的主观世界。坚定的文化自信代表着一个民族和国家对本身历史与现实创造实践的充分肯定,以及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文化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史无前例的发展道路,最需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增强文化自信意味着极大激发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活力与创造能力,从而显著提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创造的原动力。
文化自信砥砺百折不挠的精神意志。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久经磨难却依然坚韧不拔,正是源于中华文化生命体所带来的巨大底气和根本力量。坚定的文化自信蕴含着百折不挠的民族品格,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中国式现代化绝不是一帆风顺、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面对“两个大局”交织下的风险考验,增强文化自信就是增强迎难而上的斗争精神和坚忍意志,就是增强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挑战的强大精神力量。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赋予有力舆论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文化自信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思想舆论发挥引领思潮、凝聚共识的重要作用。党的理论、路线、方略在强大的主流思想舆论场中更容易被人民群众接受和信服,并转化为自觉行动。在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交锋的大背景下,增强文化自信就是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心聚力,坚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以及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加速重构的情境下,我们迫切需要牢牢掌握信息化条件下的舆论主导权。以高度的政治清醒和文化定力,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着力增强网上宣传的时效性和效果,不断扩大网络空间的舆论影响力版图。
高度的文化自信也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也为促进世界繁荣发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重大贡献。增强文化自信,就要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展现中国蓬勃发展的风貌和日新月异的变化,展示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勤劳智慧的品性;传播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声音,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的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介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主张和共建“一带一路”的中国实践,阐述中国式现代化为解决全人类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阐释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运用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述,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以及和平发展的突出特性,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了解新时代的中国。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有利文化条件
中国共产党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在文化创造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步。
继续推动文化繁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决定了推动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以高度的自信推动文化繁荣,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双轮驱动。在文化建设功能效应方面,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机制,发挥文化赋能的积极作用;在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方面,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将满足需求与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健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体制机制,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基础和文化底蕴。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文化自信,要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创造有利的文化条件。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向前发展;推动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和制度化,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和各类群众性主题活动的组织,汇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伟力;推进创新文明的培育、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培养承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的动力;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提升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成就和独特优势。
作者系中国历史研究院副研究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媒体编辑:崔岑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点个“在看”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