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发现朱元璋在从落魄农民到和尚再到皇帝的路上也有和洲的一抹颜色。
“我上镇淮楼一望,满天明月大江流。”
经常路过习以为常的镇淮楼,原来七百年前,朱重八也同样登过,足迹叠印,感悟朱重八当年的雄心壮志。和洲出现在书的前几页,是他皇帝之路上开始不久的地方。
如不少皇帝一样,他也是被逼着走上这条路。元朝统治下的农民贫苦不堪,饥饿落魄,朱重八的父母兄弟饿死的饿死,病死的病死。在当时严酷的统治和恶劣的环境下,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死,二是反抗。显而易见,他选择了后者。
在朱重八皇帝之路的前半段,展现出的是如此励志的一个故事,除了努力,他也成为皇帝颇有天赋。在逆境中沉着,在顺流中机警,有着历史的钝感力,有着重用人才的魄力。到这里,在我眼中的几乎是一位理想中的历史人物。
但在后半段的路上,看着文字也能渐渐感受到朱重八的恐怖。但也许这种恐怖是历代皇帝都会有的,当年浴血奋战过的兄弟一个个都死在自己的手下,曾经一起打天下,到头来因为怀疑,因为不信任,说杀便杀,无情可言。杀得还不仅是不信任的“熟人”,如官员犯事,背后所有涉及此事的,知情的不知情的,有心的无心的,都是有一个结果——死,区别则是死法的不同。
再说朱元璋为什么叫朱元璋,名字之中也透露出他的志向——诛元。在他的统治下,相较于元朝减轻了赋税,百姓因饿而死的越来越少,但无缘无故而死的越来越多。谁让朱元璋眼里见不得一点贪污,这本是好的,可行为越来越极端。
不知道当了皇帝之后的朱元璋是否常常回望朱重八,会忆起当时的初心么,会问朱重八:这是你想要的天下么?
也许只有皇帝才懂得皇帝的逼不得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