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的文章是《蔺相如完璧归赵论》,作者王世贞开篇便抛出“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这一观点瞬间打破了世人对蔺相如完璧归赵这一历史故事的固有认知。
普世观点中,蔺相如一直是勇敢无畏、机智聪慧的英雄形象,而王世贞却用独特的视角,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从得与畏两个视角进行论证,并将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组合,得出了关于予或弗予这块璧玉的不同结论,其论证过程环环相扣,令人佩服。
我的理解还是非常片面,一直对蔺相如此举持赞誉,而忽略了背后复杂的可能性。
邓老师提到此文结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的《将相和》来读会更全面地了解事件的全貌。
王世贞的这种批判思辩的精神,我也将再次思考蔺相如的决策是否真的毫无破绽,而王世贞的质疑又是否完全合理,人在成长中思想的成熟就是在不断的碰撞中变得更加深邃的。
虽用平江调读书能见字而歌,但陈琴老师的歌决乐读法,我今天反复训练,也定能书读一口气,一气呵成,畅快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