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发表)
一趟旅途。
银河的一端,和另一端。
这个世界到那个世界。
这就是《银河铁道之夜》要讲述的故事。
淡银童话奇遇无尽。当人顺着那条开往天空的铁轨,向银河幽深之处前进的时候,他的眼前会出现什么?越过天上的芒野,露水河床星辰沙滩,向着一个永恒终点开去的火车,那是少年焦斑尼和他的朋友珂内贝拉最后的旅程,那里就是银河铁道之夜。
即使读后很多年都难以忘怀这个故事。
小说中“半人马星座节”的夜晚,当星空初绽,孤独的山丘上是被同伴排斥,离群独处的少年。为了逃避寂寞和忧伤,独自来到附近的山岗上,坐在草地仰望夜空。忽然远方天气轮柱下传来火车的声音。星云渐隐,四周渐渐亮起三角形的路标,少年不知不觉就发现自己乘上一趟开往天空的列车,在车上意外地遇见了好友,然后一块儿随着列车,穿行在各个天空车站间。沿路散布着梦幻般美丽的风景:远方十字架的岛,捡拾核桃化石的新生代海岸,站立着捕鸟人的芦苇从,天鹅座奇异的阿尔卑列气象站,候鸟铺天盖地的迁徙,以及终年燃烧着的天蝎之火……在一片广大的玉米田野上,《新大陆交响曲》低沉的乐音从天的尽头传来……还有那片无边无际的原野,始终在眼前宽广延伸。到达旅途终点南十字车站,所有人都下车了,等车上再度剩下他俩之后,焦斑尼这才发现银河列车是一趟开往天堂的车……
被称为日本国民文学之父的宫泽贤治,耗费了无数心血写下这个故事,直到逝世之前,仍旧不懈地抱病修改。然而,这童话如此神秘,终其一生,它在他的心目中始终是个“半成品”。这就使得故事永远笼罩上一层淡淡的谜。究竟这是否就是宫泽贤治心中银河之旅的真相,还是他毕生都在寻求某种方式,渴望完整地淋漓尽致地描绘他真正想要留给世人的那个世界?
直到最后,焦斑尼不知不觉间又要离开了,他这才发现珂内贝拉没有那张可以往返的车票。这趟旅途,他的朋友只有一次,我们大多数人也只有一次。焦斑尼悲伤地痛哭了起来,那一刻他明白,珂内贝拉就要被永远地留在河岸上了。
每次看到这里,就会莫名地感到伤感,那种难过和忧伤,那种失去至真好友之后,孤独一人踏上归途的空荡……
二
宫泽贤治,1896-1933。
感悟于这种恬淡的,而又无处不在的忧伤,无数人开始寻找故事背后作者隐藏了的一生。
他是属于那种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奇迹般获得巨大声誉的作家。
随着书页的延伸,眼前仿佛渐渐铺展开一片广阔的雪野……群山浩荡,大地坦荡如砥,一个孤寂的身影,行走在山坡上,置身于白茫茫的广阔天地之间……
身后,那些还没来得及被积雪掩埋的脚印形成了文字:
“我们即使没有足够的冰糖,却能够喝到纯净透明的清风和早晨桃色的美丽阳光。”
“而且,我在田野和森林中,经常看到破旧不堪的衣服变成最美丽的绫罗和镶嵌着宝石的衣服。我喜欢这样的洁净食物和衣裳。
“我讲述的这些故事,都是树林、原野、铁道线、彩虹和月光,赋予我的
……”
他的照片,面容清癯,表情似乎有点严峻,似乎总是在深深地思索什么,忘我地投入。
有时,那神情会使人感到,这个人的一部分并不存在于这个世界。
后世人赋予他众多头衔,却没有一个能够概括他的本质。
他也仿佛那么不合时宜,离群索居。虽然成长于富裕家族,却厌恶出身的环境。毕业之后,他放弃了家业,只身来到乡村,先是担任农学教师,随后亲自开荒种地,并指导农民。他给农民带去了新的生活。他为农家的孩子讲故事,为农民举办讲座,而且还把戏剧和音乐会带进昔日的贫苦之乡。
只是,他仍然是孤独的。
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心中怀着广大的慈悲、美好的理想与无数色彩纷呈的想象。在他的时代里,各种社会改革的喧嚣之音何其繁多,却只有这个人身体力行了一种最朴素的信仰。
他在穷乡僻壤广袤而荒凉的大地上行走,然而目光却伸向天空,那里有未知而宽广的世界,世界的奥妙与人的内心一样宽广。他拿起了笔,笔下出现了雪原、星空、神秘的少年、树林、松鼠和狸猫。文字宛如透明般地流淌着,拂晓时的朝阳、积雪反射的月光、清晨最明净的天空,还有最清澈的泉水。
他把童话自费出版了,然而无人问津。
三
路过成片银白色的天上芒草,淌过比氢气更透明的天河水,路边盛开着闪烁幽光的龙胆花,两个孩子心中产生了幸福的遐想。珂内贝拉突然情绪低落地讲起母亲,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她幸福。然而焦斑尼并不明白其中含义,也许,只有到回到现实后,得知珂内贝拉为救落水同学而死的消息的那一刻,他才能突然间理解为何在车上见到珂内贝拉是一个冰冷的,湿漉漉的孩子,理解珂内贝拉说这番话时内心隐含的忧伤。而他才刚刚和朋友分离。一种奇特的,远隔人世的感觉猛然袭上心来。他面对珂内贝拉的父亲,很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为何无法开口。他和珂内贝拉的经历是无法与任何人分享的,那是只属于他们自己的难忘之旅。这趟旅途将牢牢印在焦斑尼的生命中,使他日后每时每刻,都能够活得充满信念,并且无比怀念那来自天上的讯息。
我在第一次读的时候,就喜欢上了珂内贝拉。谜一样的孩子,总是默默地在背后关怀他人,为别人而付出。然而在旅途全过程中始终隐藏自己的秘密,却只有在身后才被了解。
故事开头,珂内贝拉始终在默默帮助焦班尼。焦班尼上课回答不出问题,异常窘迫。原本对问题非常了解的珂内贝拉见此情形,就也故意装作不知道;焦班尼因为家境贫寒屡遭同班同学嘲笑,尤其同班的扎内利老是和他作对。珂内贝拉是焦班尼最好的朋友,他们两家的父亲也是朋友。珂内贝拉也常和扎内利一伙人在一起。半人马星座祭的夜里,焦班尼要和他们放土瓜灯笼,却遭到扎内利的一顿抢白。人群中珂内贝拉是沉默的,但他用眼神告诉焦班尼他的歉意。最后珂内贝拉为了救落水的扎内利而死,恰恰是那个霸道、讨厌的扎内利,使他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在那片星空的原野上,珂内贝拉望着随风飘扬的芦苇,然后说我该如何给母亲幸福。
丝毫不怨恨,也不希图他人感恩,只在心底对家人有着歉意。
旅途中一路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焦班尼有时也很任性,情绪化,面对列车上喜欢问问题的小女孩,爱答不理。而珂内贝拉却很有耐心,自始至终都如此善待他人。可以说,在这个孩子身上,寄托的是贤治的理想。
在人生尽头,珂内贝拉意外地有了焦班尼的陪伴。而焦班尼莫名地随身带着那张车票,可以回转人世,而珂内贝拉则必须继续他的旅途。
然而,也许是冥冥中的呼唤,才使得两个少年之间发生如此奇特的牵系,也许是一个呼唤另一个,也许是两颗心共同的呼唤。
“珂内贝拉,无论到哪里,我们都要一起去。”焦班尼这么说着。
发现珂内贝拉不见踪影,焦班尼才发现他对自己而言是那样重要。他大声喊叫,捶胸痛哭,然而珂内贝拉已经不会再回来。
《银河铁道之夜》的忧伤,就来自于这人生中无时无刻的陪伴,以及最后的离别。
贤治二十六岁的时候,最爱的妹妹敏子去世。据贤治的诗歌里所写,妹妹临终前要他用碗取来雪拿到跟前让她看。贤治悲不自己。那一刻记忆,最后的一捧雪,诗一般绝美而感伤的画面,被他以“银河,太阳,大气层的世界的天空”,“雪与水纯洁的联系”等诗句记录下来。
艺术能使生命不朽,也只有真正经历过生离死别的人,才能将那种失去之痛写得刻骨铭心。
也有人因此而认为,敏子就是珂内贝拉的原型。然而,看书时却突然感到,在这个神秘少年的身上,贤治也融入了自我的影子。他同时既是焦班尼,又是珂内贝拉。
四
这个故事我读了很多次,然而那些文字张力无穷、令人惊艳,牢牢地抓住视觉,似乎永远不曾让人厌倦,比《爱丽丝漫游仙境》更加幽微的神奇,如同水晶球里投射、打磨过的精致。我相信那些画面曾经在贤治心中是真实存在过的。只有真正到过那个世界的人,才能将它们描写得如此历历在目。那辆来自世界尽头的列车,似乎随时都在人世间呼啸而过,没有恐惧,通篇只留下淡淡的忧伤和美好,这是种温暖的诠释,因而能够超越死亡本身而震撼人心。
作品中那种清冷、诡异和天真的美丽,使无数读者为之动容,而且那种淡淡的哀伤,更是日本文学中常见的滥觞。只是,在尘世的掩映下,竟然可以恬淡得如此深邃。这种像由星空传递的忧伤,只有读另一部作品《小王子》的时候才感受过,同样是讲述星空的故事,小王子的要更加遥远、单纯,而这一部则是更加近在日常的生活。它没有沙漠星空来营造人迹罕至,也用不着迫降的理由远离人世,就使人们相信了这个故事,仿佛它似乎就发生在昨日的身边,某个黄昏或者夜晚;它拥有更加贴近的人与人的友情,以及对死亡的领悟。
然而,在某一刻的描写,其内质是共同的。沙漠里静寂的一刻,也正是焦班尼蓦然回首,发现周围空荡荡地只剩他一人的时刻。
两部作品都告诉我们:斯人已去,然而又是那么不露痕迹,让我们相信所有的人终有一天要再见面,就像飞行员仍然坚信小王子一定会回来。
这个故事也告诉人们,有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旅程使人与人分开。然而,人最终会了解,正因为有这样的旅途和分离,人们彼此之间的联系反而会更加紧密。
谁都渴望能够拥有珂内贝拉那样和善、却又刻骨铭心的朋友。但是人生总是意外地要面临分离。在旅途尽头,焦斑尼才明白,他能带走的只有他自己。银河铁道是一条“升天之路”,他已经陪同伙伴走完了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的距离……
五
“云的彼端,约定的处所……”
——宫泽贤治
贤治在世的时候寂寂无名,仅仅靠自费印刷了一部童话集和诗集。他的童话,绝大多数都是没有发表的手稿,成箱成盒,生前遭到拒绝,殁后却被奉为至宝。
在他去世之后,突然声名大噪,成套成套的全集得以出版,作品被收入各地的小学与中学的课本,在他的家乡,人们也建立了纪念馆,展览、收集和保存各种遗物和相关资料。仿佛是朝夕之间,贤治的名字开始变得家喻户晓,作品也受到广泛的喜爱,多次被搬上荧幕。同时,他悲天悯人的精神与卓越不凡的想象力也影响了后来的许多文学家和艺术家。
然而他依然孤独。
即使被称为“童话作家”,他却并不只是为了儿童在写作,而他的作品单纯中透着的复杂与深邃,更是远非儿童所能理解。然而他的笔法简洁而优美,无论大人小孩都能在阅读那些故事中,产生自己的想法,从故事中得到乐趣。
在日本,研究他的人不计其数,研究成果和专著也早已汗牛充栋。
他又被称为最为难解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至今仍然留下众多谜团。许多篇目甚至众说纷纭,争论不休。这个只在人世呼吸了三十七个春秋的作家,留下了众多作品,无论生前还是身后,都发现自己始终无法得到世人的完全理解。
正式这种单纯和复杂的交织,构成了贤治作品咀嚼不尽的意味。
这其中最大的谜团,正是《银河铁道之夜》。
没有任何背景的存在,仿佛发生在一个脱离时光的地方,书中细枝末节的暗示语焉不详,人物的关系也未能完全交待清楚。众多的主题,字里行间存在的象征和隐喻也增添了无尽的神秘感。此外珂内贝拉神秘的身份、原型,主人公是日本少年却使用意大利的人名等等疑团仍没有定论。作品出版之后,曾有许多人尝试对它进行解读,可无穷的解读至今也不曾结束,也许因为所写的是生与死的故事,其中这一重要主题,正是人类的经验永远无法触及的。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其实又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讲述两个少年的友情和奇遇。尽管是幻想作品没有背景,书中的银河铁道世界透着奇诡的美,真实得如在眼前,使人感到故事仿佛真的存在过一样,在时光的某个角落,只等我们去追寻。
六
偶尔也能发现被这个故事感动了的人。
看到网上到处流传的画家KAGAYA(加贺谷穰)的幻想画,似曾相识的景象使我马上明白其实就是为了这个故事而画的。后来又看了KAGAYA为纪念贤治诞辰而制作的CG动画。然而当第一次从画面上,而不是想象中看到了那趟星空原野中的列车,我还是激动得不能自持。站在那“钻石与露水”的河岸边上,看路边无穷无尽烟雾般的芒草与龙胆花,以及银色天鹅的车站。KAGAYA的画风很适合用来诠释这个故事,看着不由得惊叹画家宛如与贤治取得内心共鸣创造的世界,那淡蓝、紫红,缥缈不属于人世间的美丽。以前不知从哪里读到日本动漫大师的宫崎骏简介,里面提到贤治似乎对宫氏有很深的影响,也不由得令人暗想《千与千寻》里那趟桥下火车与其的渊源。两部作品都出现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火车。列车,这连接这不同的土地的交通工具,代表旅行——生命的变动,把人带离原有的世界,去寻觅远方的迁徙,并且从中感受新奇与不安,去结识异地的风景和身边流动的匆匆过客,以及最后独自到达的终点。这过程对于任何人都是一场深刻的体验。
七
银河铁道之夜是由孤独的人写成的孤独的童话,失去了亲人空虚的心,他在世上总要幻想些什么。于是就有了这篇作品,他用写作在冰冷的世界抚慰自己,减弱无处不在死亡的恐惧,为亲人勾勒旅程中的世界。他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宫泽贤治将死亡,活着的人无法触及的神秘,写得惊心动魄的美丽。在他笔下,离世的人终将乘坐一列从天而降的列车,踏上真正追寻幸福的旅途。
闲来翻翻书后的研究和评论,发现有无数人尝试破解宫泽贤治融入的隐喻,卷帙浩繁皓首穷经。但我想,在所有解读和内涵背后,也许作者只渴望写一个单纯的故事,两个男孩的故事,告诉我们世界潜藏着神秘,防止心在这个荒芜缺乏想象的世界里枯竭。年少时,世界总是显得瑰丽和神奇,似乎每个角落里都隐藏着惊喜。而随着年岁渐长,司空见惯,生命在疲惫就日渐地平凡和黯淡。小学中学的教科书总是把自然界写成了无生趣的知识条例,似乎我们从小到大所受的一切教育就是为了学会对这个世界无动于衷,见惯不怪。于是,被凡俗的世界弄得很疲惫的心,向往着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世界:每个角落都有奇遇在等待发生,每一个午夜都是未知世界的开端。
也许我们喜欢幻想的故事,就是希望唤醒孩子般单纯的目光,去重新发现世界的奇妙。
宫泽贤治给予我们这个故事,作为他融入生命的见证。我们同样可以用这个故事去抚慰心灵。所有的文学都旨在为了这一刻,向我们揭示世上的永恒深邃和奇妙。即使真有一趟列车从另一个世界开来,那也只是为了让人们了解世界原是无比神奇,每个角落都隐藏着未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