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023-07-18 02:12  浏览:2600  搜索引擎搜索“混灰机械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混灰机械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李白——一颗闪耀在历史长河中的明珠,不管走过多少年岁,每当我们回头去看他时,那个记忆中的人物,总是会闪出一份独属于他的光芒。

在李白的一生中,入朝为官可谓是毕生之梦。不管得意还是失意,他都没有放弃过。但他的梦太大,太不现实。想要“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当梦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即正是悲剧开始之时。在李白踏上走往他理想中璀璨政途的道路前期,凭借着他的诗文才华,已经在社会文人圈子中初露锋芒了,元丹丘、贺知章等就是被其才华所折服。生在初唐,长在盛唐,无人比拟的才华,无以复加的政治理想。这一切都为李白的“狂”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他也终于在他42岁这一年等到了第一个实现他政治神话的机会。

公元742年,唐玄宗下诏求贤,李白通过朋友元丹丘认识了玉真公主,而后又通过玉真公主的引荐,成为了翰林供奉。但仅仅呆了一年左右,便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了。在这一时间段中,衍生出来的传闻有许多,其中被奸佞小人所害这结果,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认为造成这一悲剧发生的人,主要有四个,高力士、杨贵妃、李林甫和唐玄宗。前两位进献谗言,后两位导致政治黑暗,使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但其实可以得到一个事实是,这四位人物在李白的从政道路上,阻碍的作用甚小。我们从小听到的高力士替李白脱鞋的传闻,在正史中从未记载。且凭高力士在当时的地位,以及在李白的诗歌中可以考证,当时的李白在行宫之内,是比较谨慎的。所以这个传闻真实度不高。而之所以出现这个传闻的原因是因为《国史补》以及《酉阳杂俎》这两本书中有记载,但是这两本书的类型的笔记杂史。所以这一条传闻也就不攻自破了。而杨贵妃就更不用说了,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杨玉环被送去道观清修,现在还是太真道士,即使杨玉环以后会变坏,但这时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讨得皇帝的欢心,她都不会这么早的露出自己心机的一面。所以这个原因也不成立。至于李林甫和唐玄宗这两位,我只能说,确实是对当时的朝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整体的政治环境绝没有糟糕到、没有黑暗到。也没有衰落到,李白没有一点点机会,用来施展自己的才华的程度。我们要知道事物的发展的核心的动力,是内因而不是外因。从许多方面也可以看出李白真的不适合这一道路,在这还有一个点,就是翰林供奉也叫翰林侍诏,就是随时听皇帝的命令,陪皇帝诗词歌赋,随叫随到。没有任何官职,这与翰林学士有重大的区别。依照李白的性格这完全就不是他所想要的结果,梦想与现实的差距如此巨大,无奈只好喝酒写诗来排解。但也因为这个原因,让唐玄宗恐其言温室树,赐金放还了他,李白的第一次的实现政治神话的梦也就此被打破了。

在李白被赐金放还后,失意彷徨,于是开始了漫游生涯,在这个时间段中,他认识了杜甫和高适,三人志趣相投,同游梁宋,并在此期间作了一首《梁园吟》。随后又到了齐州考学位(这里的学位指道士的凭证),李白在这一个时期的思想复杂且多元。既有佛道儒的思想,还参杂了一些侠士和纵横家的思想,《梦游天姥吟留别》反应出了这一时期的李白看似放下,实则悲愤的心情,在这段时间中,李白衍生出了去边塞谋取政治出路的思想。在幽州看见安禄山的逆反心理后,觉得自己立功的机会到了,折返长安。但在途中,由于形势的变化,他自己又改变了主意,回到屏风叠影隐居下来了。直到安史之乱爆发,玄宗下旨分制置诏,永王李璘请其出山,担任幕僚。至此,李白人生中的第二个政治高光出现,但花期非常之短暂。只有两个月,最后永王兵败,李白成为了皇权争斗的牺牲品,锒铛入狱。随后在宋若思的帮助下,幸免于死,但仍被发配夜郎。至此李白的政治生涯道路已经分崩离析,无路可走了。

李白的一生,既幸也悲。幸运的是,他的诗文才华被普罗大众所赞同欣赏甚至是膜拜,悲凉的是终其一生,也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在这本书中,得到最大的感触不是李白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是那些千古流传的名句,是李白的“狂”。这个“狂”不是精神错乱后,做出无法理解事情的狂,而是他从骨子里所带来的那种,自信与乐观。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后,仍能写出“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样的诗句,仿佛他仍是几十年前那个初入长安的少年。仍旧意气风发,不可一世。在他身上我们总能感受到那种少年的气息,正如诗句中的“今年敕放巫山阳,蛟龙笔翰生辉光”。在他的诗句中,我们总能感受到希望。或许正是因为政治上的失意,才更显其可爱之处。

发布人:9fe7****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