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李固请司马第山水图 杜甫
方丈②浑连水,
天台总映云。
人间长见画,
老去恨空闻。
范蠡③舟偏小,
王乔④鹤不群。
此生随万物,
何处出尘氛。
【注释】
①题解——看李固请托司马弟画的山水图。即把一幅画作为题目。
②方丈——和尚参禅打坐之处叫方丈:因而对和尚亦尊呼日方丈。这句里的方丈,指方壶、圆峤。瀛洲,以及下句的“天台”,同是说神仙居住的地方。
③范蠡——越王勾践的谋臣,献西施于吴王夫差,灭吴之后,以扁舟载西施游于五湖。
④王乔——即上诗中的王子晋。
【讲析】
此诗对画的技巧极为赞美,对画的内容持否定态度。用夹叙夹议手法来表达。
首联描叙画的内容(用首联即对的方法。律诗除中四句必对外,首尾二联可对可不对。起首即对前面的例子已不少,不过杜甫首句爱对),海上的仙山总与水相连,陆上的仙山定同云相亲(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遇二 女,久之 思 返,出山已隔世,复入山寻二女,杳不复得)。水云缥缈暗伏下联。次联就首联内容抒发情感:画中神仙之事,是人们长年以来乐于谈论的故事;而现在,我真的见过一个神仙。第三联又描叙画的内容:范蠡扁舟游五湖的故事也画得好,构思精致(小,精致之意) ;王乔乘的鹤也画得有神气,不同凡鹤,赞画笔美妙。寓论赞于叙述,第四联又议论抒情:神仙不管画得怎么好,但总归是虚诞的,人只能随万物的规律,那能超出尘世,越过这个规律。
第三联, “舟偏小”,如作“扁舟小”与“鹤不群”亦可对,叫做交叉对。如苏轼“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其中“巫山”、“湘江”,“六幅”、“一段”交叉为对。诗人不直用髻挽一段巫山云,一则不协律,一则语不健。此句用“扁舟”本协律,但语不健,倒一字改为“偏”,更见律协而语健。王仲至“日斜奏罢长杨赋”一诗, “荆公见之甚叹爱,为改作‘奏赋长杨罢’,且云‘诗家语,如此乃健’” (《诗人玉屑》卷六)。
此诗,因画题诗,但未能作到诗中有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