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暖心提醒,听着音乐读故事更有感觉~
医者人命所关,不可轻下判断
侯光明
医学关系到生命和健康,在临床工作中,医生既要尊重科学,遵守各类指南规范行医,保障医疗安全,也要不断积累临床经验,灵活面对各种复杂情况,抽丝剥茧,尽力寻找病因。
30多年前,笔者进修所在医院的一名心内科医生左乳发现一个逐渐增大的肿块,参与会诊的医生都主张进行手术切除。手术中做了快速病理,显示肿块细胞排列不规则、形态不整齐,限于当时的技术和能力,外科医生为其做了全乳切除。
术后,该心内科医生将病理切片送到一名权威病理专家处复诊,专家诊断她系左乳淋巴瘤,只需化疗,无须手术。
无独有偶,最近我的一位教师朋友被发现右乳外上象限占位,接诊医生建议她手术切除肿瘤。但她不想切除乳房,遂到上级专科医院就诊,后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为霍奇金氏病,手术对她有害无益,靶向药治疗足以缓解。
虽然尽早彻底切除是根治实体恶性肿瘤的原则,但上述两例不同时期的病例提示,这个原则并不能在实践中被“简单”对待。
清除病灶虽然重要,但应该在弄清病情真相的前提下进行,这才是真正地尊重科学,才能让患者获得最大收益。
笔者曾和小巫医师一同出门诊,见他接诊了一名熟识的幼儿。
据患儿父亲介绍,患儿哭闹不安、腹泻血便,他还带来了婴儿用过的尿不湿。
小巫医师摸了一下患儿腹部,开单查了血常规,发现患儿白细胞数目偏高,没有观察患儿尿不湿的情况,就作出“肠炎”诊断,给患儿开处方输液。
笔者不放心,认为伴有血便的“肠炎”不会那么简单。于是追到输液室,跟家长说,要看一下尿不湿上的大便,发现呈果酱色,再听患儿肠鸣音,气过水声亢进,断定患儿出现“肠套叠”急症。
回到门诊,笔者跟小巫医师讲了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让他暂停为患儿输液,陪同患儿到放射科摄片和做肠管充气复位,患儿因此避免了肠坏死。
后来,小巫医师向我讨教。其实,这不过是我的职业习惯:主诉腹痛、腹泻的患者就医,医生必须细查其腹部,视腹壁形状、触肠型包块、叩腹痛音响、听肠鸣音频次不得少于3分钟,同时,必须查看患者带来排泄物的颜色和性状。基于这些,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这些职业习惯虽不起眼,却是常年临床经验积累得来的。
这提醒年轻医生,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不可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疾病千变万化,在每个个体身上都有不尽相同的表现,医生唯有不断思考和总结经验,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治疗水平,为患者解除病痛。
文:江苏省锡山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 侯光明
编辑:张昊华 李诗尧
校对:于梦非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