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从横店群演看“马太效应”:梦想与现实的博弈
2024-11-18 23:46  浏览:544  搜索引擎搜索“混灰机械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混灰机械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是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的一则带有生活哲理的寓言。

后来,社会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把这则寓言,简化成了“马太效应”。

其大意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赢家通吃。

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马太效应”的影子。

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有钱的资本家,哪怕整天吃喝玩乐,他用资本所创建的企业也会像滚雪球那样自动生产,给他带来源源不断的巨额财富。而处于底层的穷人,即便每天都辛苦工作,得到的收入也只够温饱。

前一段时间,被我国封杀的梅西,拿金球奖拿到手软。

而那些不知名的和梅西球技相当的球员,却鲜为人知。

一线明星的收入和群演的收入,最能体现“马太效应”。

一线明星一个月的收入,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而将近二十万的横店群演,却普遍只能拿到十三块五的时薪。

就这还不能保证,明天还会不会继续降薪。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群演供过于求,降薪符合市场规律,降薪会让一部分底层群演觉得工资太低,从而自动放弃群演这一职业,转而去做其他工作。

等到群演走的差不多了,不再供过于求了,群演的工资就会重新涨上去。

二十万的横店群演,有人为了混盒饭、有人为了见明星、也有人梦想像王宝强那样,从草根逆袭成为一线明星。

当然,明星不是想当就能当的。

王宝强八岁习武,十四岁就怀揣着梦想来到北京。在他习武的这六年里,王宝强几乎每天都在刻苦训练,为他以后的演艺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六岁的王宝强已经,在北影门口蹲了两年、跑了两年龙套、啃了两年的干馒头、在出租房里蜗居了两年。

凭借着坚持、肯吃苦、淳朴,这才得到了出演《盲井》男二号的机会。

随后在冯小刚的《天下无贼》中饰演傻根一角而走红。

出名要趁早,在王宝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盲井》上映是在二零零三年,那时电视是主流媒体,群演的规模还远远没有达到现在恐怖的二十万人,那时还没有几个人绞尽脑汁想摆脱固有阶层,那时人们还没有被手机里各种各样的信息包围。

在当下这个被成功学洗脑的时代,想当明星、想出名的群演,比二零零三年多得多。

我相信,绝大部分普通群演,八岁的时候,不是在享受童年时光,就是在读书。

就算某位群演,有王宝强那样的志向和肯吃苦的精神,那他也已经二三十岁了,也得为了生存和婚姻问题操心。

继续当群演,尤其是在当下这个注意力竞争激烈的时代,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我建议还在横店的底层群演,换一条人少的赛道。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明智之举。

发布人:3166****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