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以花样年为代表的美元债违约事件影响,中国房地产开发商们,在境外发债市场的信用正遭遇空前危机。
目前,中资美元债存量规模总计8614亿美元,发行主体集中于金融、房地产和城投,地产存量占比达到24%。这个天量的债券市场,曾几度为房企提供它们急需的资金,境外投资人也获得了高收益。而如今,双方蜜月期不再,部分房企碾碎了自身信用,深陷“逃废债”的质疑中。
如果没有特殊的利好情况发生,一大波房企境外债违约潮可能即将出现。在至暗时刻,也有一大批房企通过密集回购,希望能稳住市场信心。
花样年引爆信用危机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百强房企花样年一笔剩余2亿多美元的境外债务刚性违约,把整个中资地产美元债拖入了前所未有的谷底。
事情原委是这样的:花样年一笔本金总额为5亿美元、剩余2.06亿美元未偿的美元债在今年10月4日到期。到期之前,花样年多次对投资人承诺,将使用自有资金偿还、资金已经铺排好,甚至还放出了将旗下物业上市公司卖给碧桂园的消息。但到了兑付那一天,花样年却突然发布违约公告。
投资人被杀了一个措手不及,他们感受到了意外、欺骗,甚至怀疑花样年在“逃废债”,也就是在有履行能力的情况下故意违约。
花样年并非违约首例。今年2月、7月、8月,“环京龙头”华夏幸福、“四川一哥”蓝光发展和小型房企阳光100,分别宣布境外债券实质性违约,已让中资地产美元债受到不小冲击,投资者对于中国房地产的信用忧虑增加,一方面抛售增多,另一方面房企借新还旧越来越困难。
因为接连不断的违约事件,中资房企在境外美元债市场上的信用备受质疑。而花样年10月4日的一纸违约公告,彻底触发整个行业的严重信用危机。
“在现在的房地产融资环境下,境外债故意违约就等于选择自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债券大面积暴跌。”一名金融分析师称。
而另一位券商分析师也对第一财经表示,实质性违约既影响预期违约损失,也影响风险溢价。从历史发展来看,违约具有集中性、爆发性、传染性特征。
事实情况也是如此。在花样年违约事件之后,接踵而至的就是中资房企美元债大面积暴跌。10月5日,多只房企美元债创下高息地产债8年来最大跌幅。
花样年只是导火索,连坐承受痛苦的,包括绿地、阳光城、弘阳、佳兆业、禹洲、建业、当代置业、融信、中南、中梁等一众房企。阳光城面对债券连日暴跌,不得不给投资者写信辟谣。
明知违约后果严重,花样年究竟为何棋行险招?在创始人曾宝宝的“家书”中,花样年把“锅”甩给了评级机构标普:“9月29日凌晨,标普突然大幅下调公司评级,致使公司境内外融资交叉严重受限,流动性出现阶段性紧张。”
“标普下调花样年评级,可能触发了它一些其他债务的加速清偿条款,导致意外的交叉违约。”上述金融分析师称。
而另一位分析师亦表示,标普下调评级可能触发了表外负债的偿还,有可能规模较大,还带有抵押,而花样年手头的钱是真的不够了。
在境内外公募债到期、私募债挤兑之间,花样年处于左支右绌的状态,而对更弱势的境外美元债投资人违约,则踩碎了自己的信用。
谁将成为下一个违约者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资地产美元债规模非常庞大,是中国房企的主要融资渠道之一。根据中金公司统计,截至2021年8月底,中资地产美元债存量规模为2097亿美元,约等于1.35万亿元人民币。
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发行境外美元债,而接下来,还有多少房企将滑向债务违约旋涡?
10月11日晚,风口浪尖上的新力控股已经宣布,没有足够资金偿付一周后到期的2.5亿元美元债,预计实质性违约在即。
同日,中国恒大有3只美元债的利息到期,分别为2022年4月到息、2023年4月到期、2024年到期美元债,涉及利息总计1.48亿美元,此前恒大已经错过两笔美元债的利息支付,获30日宽限,这一宽限亦将于本月底到期。同时,由恒大担保的2.6亿元美元债亦于上周五过了宽限期,市场并未传出偿付消息。
在美上市的中国房企第一股鑫苑置业,现在也危险。近日,鑫苑置业在新交所披露针对10月15日即将到期的2亿美元票据要约交换计划,被惠誉认为该计划构成“困境债务交换”,并将鑫苑评级下调至C,称一旦交换实施将进一步下调评级至有限违约(RD)。根据一般国际规则,困境交换也构成违约。
当代置业正在对一笔10月25日到期、本金2.5亿美元的优先票据寻求展期,希望在赎回35%后,剩余部分到期日延长三个月,也反映出其流动性的紧张。
此外,绿地控股于9月底被穆迪调整主体评级展望至负面。10月,标普将富力地产长期发行人评级从B降至B-,展望为负面,并认为富力在履行其债务偿付义务方面存在较大压力。
评级机构的降级释放出了危险信号。如果没有特殊的利好情况发生,一大波房企境外债违约潮可能即将出现。
不过,目前也有一批房企没有选择躺平,它们在试图努力稳定市场信心,保住自身信用,近日,已有禹洲、中梁、德信、金辉、弘阳等房企密集回购美元债。
即将来临的偿付巅峰
2021年、2022年、2023年,是中资地产美元债的三个偿债高峰年,其中2022年将是最顶峰。
根据久期财经统计,2020年地产美元债总到期规模为395.81亿美元,共计104笔。这一数据到2021年暴涨,总到期规模为592.4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27亿元。2022年,总到期规模达到614.9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973亿元。2023年,总到期规模510.18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3295亿元。
按月份来看,2022年1月、3月、4月、6月,2023年1月都是偿债高峰期。
从现在起至2023年末,中国的地产商合计要偿付约合7687亿元人民币的美元债。
其中,恒大即将面对的到期债券最多。明年3月、4月、10月、11月,恒大分别有20.25亿、14.5亿、20亿、6.45亿美元;后年,恒大于1月、4月、6月、10月、11月,分别有10亿、8.5亿、13.5亿、20亿、5.9亿美元债要兑付。这些债券评级均为C级。
花样年面临的压力同样非常大,今年12月有两笔美元债即将到底,合计5.5亿美元;明年有三笔,合计11.5亿美元;2023年还有4笔,分别达到4.5亿、4.5亿、3.5亿、3.2亿美元。这些债券评级为C级或CC级。
一般来说,国际市场把信用评级BBB以下的称为垃圾债,在中资美元债市场上发行垃圾债的,主要就是房地产开发企业。
如今,垃圾债长期埋藏的风险正在被引爆,花样年事件仅仅是那个导火索而已,部分房企长期的高杠杆、不健康的发展模式,是信用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联合资信认为,通过对部分违约企业的分析,具有“低经营容错率+“高债务杠杆”特征的企业,更容易遭遇资金链断裂。在当前环境下,这类企业的财务稳健性正在变得日益脆弱。目前,市场上金融机构风险偏好的降低,信用资质相对较弱的房地产企业,面临更加艰难的再融资环境,到期债务的偿还更加依赖于自身业务回笼现金流的能力。而一旦项目销售现金回笼速度不及预期,则易发生资金链断裂。
不过从财务报告看,已违约或濒临违约的房企们,看起来并不缺钱。比如花样年在手非受限现金有272亿元,新力有140亿元,当代置业有136亿元,都能覆盖它们的短期债务。
一名金融分析师表示,一方面,有可能房企的现金部分在项目层面上,集团层面难以动用;另一方面,房地产公司长期的财报粉饰问题终于显露恶果。“每到发财报前夕,就找资金中介公司‘摆账’,把过桥资金引入账上,甚至可能6月29日进入,7月1日就转移。”
谁在重仓
房企美元债违约潮苗头出现,万一潮水真的漫过地产行业,该怎么办?一名券商从业者告诉第一财经,近年来,中资资金才是中资美元债的主要投资者。
中金公司研究部称,根据Bond Rader监测数据,中资美元债的亚洲投资者占比,10年间从55%上升到80%,而这些亚洲投资者,多数为中资机构。中资资金对中资发行人较为熟悉,在投资境外时,多倾向于投资中资美元债。这些投资者包括银行、四大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券商、保险资管等。
上述券商业内人士表示,破产和债券置换,目前是中资美元债主流处置方式。比如2015年,佳兆业曾因无力兑付多笔境外债券利息,构成实质性违约。违约后,佳兆业采取了债务重组方式,最终方案为置换新债券,这给了佳兆业流动性缓冲期。2019年,佳兆业终于重新获得标普和穆迪评级,在境外市场重启发债。不过,佳兆业在这次危机中,也付出了较大的代价。未来,中资企业也可能受这次违约潮影响,即便恢复发行外债,成本也将上升。
地产美元债滑向至暗深渊,违约暴跌拨弄市场敏感神经
2021-10-12 23:17 浏览:1256 搜索引擎搜索“混灰机械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混灰机械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混灰机械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开全文+
发布人:8a92**** IP:120.230.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 2025年英国金属加工展 UK METAL
- 北京市2025-09-10 至 2025-09-11

- 2025年英国金属加工展 UK METAL
- 北京市2025-09-10 至 2025-09-11

- 2025中国(北京)国际台球产业展览会
- 北京市2025-07-07 至 2025-07-09
- 2022版全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通讯名录
- 丰台区2022-03-01 至 2027-06-01

- 2025上海服装供应链 2025上海纺织面辅料展
- 上海市2025-12-17 至 2025-12-19

- 2025年美国金属加工焊接展FABTECH
- 美国2025-09-08 至 2025-09-11

- 2025年德国斯图加特金属板材加工链接技术展
- 德国2025-10-21 至 2025-10-24
- 上海加大国有数字经济布局力度,2025年比重要翻番
- 2021-10-12浏览:1501
- 欧洲央行表示无意调整货币政策
- 2021-10-13浏览:739
- 俄外交部就俄副外长会见美副国务卿纽兰发表公告
- 2021-10-13浏览:820
-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美国消费者通胀预期达历史新高
- 2021-10-13浏览:789
- 土地市场萧条 房企叫苦倒逼政策松绑?
- 2021-10-12浏览:991
- IMF首席经济学家答一财:警惕供应链紊乱引发锚定通胀预期脱钩
- 2021-10-12浏览:1490
- 悲观与侥幸情绪交织,三大新问题困扰房地产市场
- 2021-10-12浏览:1013
- 楼市调控转向?救市仍有度,“房住不炒”不动摇
- 2021-10-12浏览:1321
- 一文读懂电价大改革:“能涨能跌”影响几何?
- 2021-10-12浏览:1241
- 楼市旺季不旺,以补贴“救市”能有效吗?
- 2021-10-12浏览:582
- 大型风光基地建设将提速,职业教育获政策助力丨明日主题前瞻
- 2021-10-12浏览:1247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美国经济增速预测
- 2021-10-12浏览:935
- 美国债务上限问题暂缓,但债务风险仍存
- 2021-10-12浏览:1156
- 首批离岸地方债发行,部分募集资金将用于绿色项目
- 2021-10-12浏览:553
- A股回调下头部量化大幅回撤,拼“超额”进入Hard模式
- 2021-10-12浏览:1075
- “经济上新生代迭代的力量”:可供全球借鉴的中国元素
- 2021-10-12浏览:1053
- 专家热议未来医学:临床数据是核心,算法可迭代
- 2021-10-12浏览:582
- 数字服务税从火爆到退场,国际税收利益再平衡
- 2021-10-12浏览:1012
- 沪上银行支持进博会服务方案出炉,跨境直通结算将更便利
- 2021-10-12浏览:1396
- 武汉发力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建设
- 2021-10-12浏览: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