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加快培育发展现代水网新质生产力
2025-02-21 19:18  浏览:104  搜索引擎搜索“混灰机械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混灰机械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2月13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科学技术委员会在京正式成立,作为集团党组领导下的科技工作“咨询、议事、协调”机构,为支撑集团重大科技战略规划、重点项目申报提供高水平专业保障,这也是集团公司加快发展水网特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自2020年成立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发展战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锚定“三个企业”战略定位,围绕南水北调“三个安全”,持续完善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和数字化体系,加快培育发展具有南水北调特色的新质生产力,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努力成为水产业链和水安全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需求提出者、创新组织者、技术供给者、市场应用者,不断提高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持续推动南水北调事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孪生建设助力“三个安全”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肩负着保障我国水安全、推进国家水网主骨架大动脉建设的重要使命责任,运营管理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2024年,集团公司实施发展水网特色新质生产力工作方案,颁布了科研项目、科技成果奖励、软课题管理等系列制度。在集团的牵头下,多项关键技术取得显著成果,其中“明渠调水工程汛期调度运行关键技术”和“高盐废水低能耗零废液处理技术”入选2024年度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长距离调水工程输水状态下渠道衬砌水下修复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2024年度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集团主编的《调水工程后评价技术导则》获水利部批准发布。

数字孪生水利是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关键举措。通过运用人工智能、5G、大数据模型等先进技术,将现实世界的自然水系和水利工程“迁移”至互联网,实现虚拟与现实的交互模拟,进而实现精准预测、超前预警、快速模拟、预案制定。


近年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加速布局数字孪生南水北调建设,“四预能力”显著提升。在数字孪生中线1.0的加持下,通过科学优化调度,2023—2024年度冰期输水期间,中线一期工程较计划多供水3.38亿立方米。目前,数字孪生中线2.0上线试运行,安全监测、工程防洪、输水调度、冰期输水、水质保护、智能运维等业务系统完成开发部署,已在多个典型业务场景中发挥实效,初步构建了“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

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项目。数字孪生引江补汉工程是水利部首批数字孪生先行先试中唯一一个全生命周期的试点工程。作为工程项目法人,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江汉水网有限公司在集团公司的指导支持下,初步建成数字孪生引江补汉1.0版,其“面向数字化交付的工程建设管理系统”成功入选水利部数字孪生建设典型案例。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水网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网工程建设运营的深度融合,推进数字孪生南水北调建设为主责主业,聚焦数字孪生南水北调建设和智慧水网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标准化建设。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公司行业引领作用初步显现,以智慧水利为重点的水网特色新质生产力逐步形成。

2025年,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将加快数字孪生南水北调和智慧水网建设,紧抓数字孪生中线调度项目建设及成果应用,统筹推进数字孪生中线2.0与东线数字孪生水网先行先试项目建设,完善引江补汉工程数字建管系统,全面提升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智能化应用促进提质增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对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作出新的部署。

2月8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召开人工智能专题务虚会,安排部署AI+专项行动,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工程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全生命周期和现代企业治理体系的全过程各方面。早在1月5日,由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江汉水网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联合中铁装备、中铁三局共同研制的引江补汉工程首台双护盾硬岩掘进机“江汉平安号”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顺利始发。


目前,该台TBM是国内在建引水隧道项目中投产使用的直径最大、功能最全的双护盾硬岩掘进机,搭载了激发极化法超前地质探测、卡机预警、刀具状态检测系统以及首创的常态超前钻机系统,可应对大埋深围岩应力大、超硬岩、岩爆、高外水压力等复杂地质条件。设计团队自主研制了“TBM-SMART”智能掘进系统这一“智慧大脑”,能够自动评估围岩地质状况,精准优化设置掘进参数,保障掘进安全高效,为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装备支撑。

智能化体现在隧洞施工相关配套的各个方面。在引江补汉工程土建2标和4标,管片预制引进了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集成钢筋自动加工生产线、高精度模具、混凝土自动浇筑系统、AGV智能运输、智能机械臂、混凝土抹面机器人、智能温控蒸养等。自2024年起,引江补汉工程逐步实现了从钢筋加工生产、模具清理、入模、混凝土浇筑、管片成品运输及养护全流程的智能化、自动化、流水化作业,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保证了管片预制质量。

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集团公司提前行动。2024年11月30日,由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主办的第二届国家水网及南水北调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京成功举行。来自国家部委、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300多位院士、专家学者及有关方面代表,围绕“新质生产力与国家水网·南水北调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入探讨现代水网创新发展,共同推动国家水网及南水北调高质量发展。


水网智科公司以“数字孪生与国家水网智能化发展”为题,同台发布《数字孪生水利行动北京倡议》,积极拓展“水网数字化产业链创新联盟”。集团公司乘势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一揽子25条战新产业支持政策,实施更大力度布局战新产业的工作措施。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应用的重大意义,以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推动水利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培育发展现代水网新质生产力,争当水网领域人工智能发展的排头兵。”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汪安南强调,要紧紧把握人工智能变革为企业带来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在智能化应用方面,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他们以“夯基扩面、提质增效”为主线,积极探索依托财务共享实现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新路径,以高质量数据处理促进财务与业务信息深度融合,组织技术力量攻关系统难题,引入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和光学影像识别(OCR)技术,使财务共享找到融合发展新路径,累计开发完成10个财务机器人,实现了差旅费、外勤报销等单据流程的全面自动化。

2025年,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将加快完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和激励机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探索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水网专委会等,强化基层创新中心作用;加强与高校院所、学会、协会的对接与合作,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构建高水平创新生态;聚焦水网建设运营关键核心技术加强联合攻关;加快引进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深化行业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打通具有南水北调特色的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的实施路径,加快数字孪生南水北调和智慧水网建设,紧抓数字孪生中线调度项目建设及成果应用,统筹推进数字孪生中线2.0与东线数字孪生水网先行先试项目建设,完善引江补汉工程数字建管系统,全面提升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撰稿 | 许安强

责编 | 安亦扬

校核 | 陈思璐

审核 | 李东海


【猜你不想错过的精彩内容】

不错过更多精彩内容

为“信语南水北调”点亮星标!

点亮在看,关注南水北调!


发布人:6371****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