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2022年,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通过竞争性评审,遴选了15个城市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激励引导各地因地制宜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加快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项目实施以来,相关城市聚焦提升市县级公立医院诊疗能力、加强智慧医院建设、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等改革目标,不断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为此,《健康报》开设“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专栏,分享项目城市的改革经验。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被确定为国家级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作为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省会城市,广州市以深入推进示范项目为抓手,聚焦健全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提升公立医院服务水平、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三个层面,扎实推动全市各级各类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聚焦三医联动 减轻群众费用负担
加强医改组织领导。广州市将医改工作定位为“一把手”工程,市、区均由同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常务副组长,医疗、医保、医药部门由一名副市长分管。为进一步强化医改考核结果的运用,广州市制定了市级深化医改督查激励工作方案,将各区医改考核排名与督查激励名单及中央补助资金分配直接挂钩。
落实政府投入责任。2022年,市本级安排医疗卫生高地建设相关经费超过7亿元,用于引导市属医疗机构提高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水平,加快推进医学科技创新、高水平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研究成果转化;市财政配套2.5亿元资金,用于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
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是促进三医联动的关键环节。广州市通过采集分析全市医院近3年超过800万份住院病案首页数据,筛选12966个主要病种,全面推行DIP(基于大数据按病种分值付费)支付方式,并持续完善综合病种设置方法,提升分组科学性。广州市还将169个中医优势病种纳入DIP付费,不断探索适应超大城市医疗管理需求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路径。
落实药品耗材集中采购管理。广州市贯彻落实国家和广东省组织药品及耗材集中采购工作要求,保障234种药品、14个品类医用耗材在广州平稳运行,进一步增强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挤压药品价格水分,有效减轻群众用药费用负担。督促定点医疗机构配备291种“双通道”药品,遴选30家“双通道”医保定点药店,进一步规范公立医院“双通道”药品处方在定点药店的流转。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和薪酬制度改革。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对完善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更好地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广州市以技术成本占比、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患者医疗费用增幅作为启动指标,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医保基金结余、次均费用增幅作为约束指标,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评估,着力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广州市还不断建立健全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一方面通过合理确定薪酬总量,逐步提升市属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另一方面全面落实市属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目标年薪制,充分发挥医院“掌舵人”把好公立医院公益性方向的关键作用。
聚焦优质资源下沉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推广“一院多区”模式。广州市以扩容提质为重点,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中心城区以外的新城区和医疗卫生资源薄弱的大型居住区、产业园区辐射转移。广州市还通过实施高水平医院跨区域“一对一”紧密型帮扶项目,以合作共建、专科联盟等方式,提升区属医院医疗服务水平。
实行“院士项目”工程。广州市充分发挥高水平医院院士团队引领作用,探索分级诊疗新模式。例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钟南山院士团队牵头,推动“新型保护性肺通气呼吸机”等呼吸系统疾病领域有关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凡凡院士团队牵头,逐步将腹膜透析技术下沉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透析不出街(镇)、治疗广覆盖的目标;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院士团队牵头,以乳腺专科为纽带,搭建广州市区域乳腺肿瘤防治示范体系等。
打造高水平专病体系。广州市结合城市人口结构、疾病谱等因素,因地制宜建立市、区、基层三级专科服务网络体系。例如,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为主体设置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打造以“健康管理、发育促进、心理行为治疗、健康教育”为主线的新型儿童医疗保健服务模式,织密全市妇幼健康三级网络;依托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探索建立集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于一体的肠癌筛查治疗服务体系,提升区域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及管理能力。
实施中医药内涵提升工程。依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广州市搭建了针灸医院1﹢N联盟体系。全市遴选26家中医诊疗设备配置齐全、针灸特色突出的医疗机构作为联盟单位,覆盖全市11个区,实施针灸规范化、同质化管理。广州市还建设市、区、社区三级名中医工作室,引导优质中医药人才资源下沉基层,探索建立符合广州实际的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
聚焦信息化建设 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信息化建设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环节。广州市实施智慧医院建设示范子项目,全力支持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推动健康信息数据共享和交互。目前,广州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联通全市297家省(市、区)级医疗机构,建立实名健康档案约5163万份。该平台与医保、公安、人社、民政等部门和微信、支付宝、银联等第三方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交互,为实现跨地区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打下基础。
打造全方位健康服务信息系统。基于智能手机开发的移动智慧便民诊疗服务产品“广州健康通”,汇集了全市170家医疗机构(含全部三甲医院)号源,为群众提供预约挂号、医疗缴费、导航导诊、排队候诊、健康档案查询、检验检查报告查询、家庭医生签约等23项便民服务,并实现人工智能导诊,让患者精准就医。广州市还稳步推进电子健康码应用,推动广州地区105家医院和16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用电子健康码,实现实名制就医和医疗健康服务“一码通用”。
加速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全省首例5G远程超声诊断;广州市急救中心在实现“5G﹢院前急救”的基础上,利用5G优势与远程医疗技术,实现从现场到医院的全程可视化远程医疗急救。
大力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针对不同医疗机构间重复检查的问题,广州市坚持全市统筹,分区推进,逐步扩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目前,广州市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已接入266家医疗机构,调阅后互认率达到96.5%。广州市还探索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并试点应用区块链技术,确保互认结果可信。2022年,全市通过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节省费用总计约1.39亿元,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
开展“智慧医保”便民服务。广州市通过“云闪付”APP,为符合条件的基本医保参保人开通就医信用无感支付,住院押金和医疗费用在就医信用账户进行无感支付,医保报销部分实时记账减免,帮助患者缓解住院押金和医疗费用垫资压力。
文:广东省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周端华
编辑:姜天一 王依依 杨真宇
校对:于梦非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