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室内温度及其大幅度波动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在寒冷季节,室内低温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血压会随着室温变化而变化,即室温下降,血压升高;室温升高,血压降低。室内低温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作,在极端低温时可立即发病,且其影响可持续3周左右。室内低温还可诱发卒中,增加死亡风险。
研究显示,在温度方面,室温低于18℃时,高血压和急性心肌梗死风险随温度的降低呈现升高趋势。在时间方面,晨起后2~3小时室内低温对心脑血管病的影响最大。其原因是在低温环境下,晨起后的几小时内血压可升至一天内的最高值。但若夜间室温高于18℃,则对晨起血压没有影响。因此,提高室内温度可以作为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预防心脑血管病患病和死亡的有效措施。
建议在冬季将室温控制在18℃以上,尤其是在晨起时段保持温暖的室内环境并降低室温的波动,可防止血压波动,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文:四川省成都高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任书华
整理:健康报特约记者 司红玉
编辑:穆薪宇 管仲瑶
校对:杨真宇
审核:徐秉楠 杨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