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凌晨,中国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临床试验相关论文在线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教授牵头发起了这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将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取栓时间窗拓展到发病24小时内,证明了对于发病时间在6~24小时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而言,进行取栓治疗能显著改善其临床结局。
中国人群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对于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来说,这一病因占比更高。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起因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这类患者发病症状常不典型,容易被误诊、延迟确诊,待到明确诊断时常常已经超过了常规的取栓治疗时间窗。对于发病时间在24小时内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取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充分的循证证据支持。相较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单纯药物治疗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更高,而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缺乏高级别的循证证据支持。
“既往已有两项随机对照试验分别选择了6小时和8小时的时间窗。此次研究将发病时间窗拓展到6~24小时,对所有入组患者,根据最新的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指南给予标准药物治疗,对随机进入取栓组的患者应用可回收支架进行取栓治疗。”吉训明介绍。
该研究联合29家医院开展,历时7年,对比了机械取栓联合标准药物治疗(取栓组)和标准药物治疗(对照组)对发病6~24小时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预后的影响。在纳入统计分析的217例患者中,取栓组的患者90天时达到良好功能预后的比例高于对照组;90天的死亡率在取栓组为31%,对照组为42%。这意味着,取栓治疗能显著改善发病时间在6~24小时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结局。研究结果在国际上为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内取栓治疗提供了新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
文:健康报记者 王潇雨
编辑:段梦兰(实习)
校对:于梦非
审核:徐秉楠 闫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