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声轰鸣,一架架飞机翱翔蓝天;蓝绿交织,一幅幅美景相映成趣。紧邻首都机场,地处温榆河走廊,距离北京市区仅15公里,这里是“国门第一法庭”——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天竺法庭。天竺法庭管辖天竺镇、李桥镇、空港街道辖区内一审民事案件,自2015年成立以来,天竺法庭积极探索构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示范引领、接诉即办”为基本要素的诉源治理新路径,打造服务新时代基层治理的的“天竺样本”。
打造国门第一法庭让矛盾不出机场
2021年,首都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3263万余人次,货邮吞吐量超140万吨,完成飞机起降29.8万架次。作为一个庞大的特殊经济体,这里坐拥400余家航空类企业,新动能在此持续释放。首都机场的平稳发展不但影响着社会经济稳定,更承担着疫情防控“外防内控”的重要责任。
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航空运输业遭受重创,首都机场下属几百家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上因航班延误或取消、机票退改签等因素导致的纠纷频发,若处置不当容易引发大量纠纷进入法院。
然而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天竺法庭受理的涉航纠纷数量呈现稳步下降趋势,这得益于“国门第一法庭”始终坚持“首都机场无小事”原则,预先研判、主动出击,将纠纷化解在源头。
早在2020年疫情暴发之初,天竺法庭就第一时间启动涉航纠纷化解机制,与首都机场集团、多家航空公司及政府有关部门充分沟通,提前研判疫情将给航空业带来的影响,深入分析首都机场、航空公司及各类商户可能面临的风险隐患,并提出专业的司法建议,指导首都机场集团全面梳理合同履行中的潜在纠纷160余例,及时预防化解风险。
围绕疫情期间合同管理的要点和应对建议,天竺法庭对集团200多名法务工作人员开展法律培训,并指导出台了《疫情防控合同管理工作参考》,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企业的不利影响。同时协助首都机场完善租金减免政策,指导其出台《关于北京两场应对疫情租金减免有关事项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助力首都机场租金优惠落地,成功促成300余家企业余首都机场就租金问题达成一致并顺利履行。
“疫情发生以来,尚未有过一起首都机场涉疫情纠纷进入法院。”天竺法庭庭长商兴加表示,涉航纠纷联动化解机制仍在不断完善,“法院与航空公司会定期召开线下常态化座谈会,遇突发事件及时召开‘云会议’,从而打破信息壁垒。”通过航空公司对疫情防控期间的运营情况以及面临的困难进行通报,法院可以提前预判可能引发的涉航类纠纷,准确把握各类纠纷的成因及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纠纷分别给予专业的司法建议,力争“让矛盾不出机场”。
“接诉即办”应民生深度融入社会治理
“我爸爸是这个房子的房主,他两年前就去世了,但房本一直下不来,我们兄弟几个关于这个房屋的公证也做不了。”“拆迁的时候孩子还在上小学,今年孩子都要结婚了,想把这个房子当作婚房,但没有‘大红本’,儿媳妇心里不踏实。”在天竺法庭临时搭建的“户外办公大厅”里,小区居民们正在你一言、我一语跟法官谈起了他们郁积多年的心结。
原来,该小区是旧村拆迁安置小区,从平房搬到楼房,居民们却喜忧参半。喜的是居住环境有了改善,忧的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房产证迟迟拿不到手,房子住得也不踏实。14年来,居民间因房屋继承、财产分割、儿女结婚置办婚房等问题引发的纠纷不断,归根到底都是拿不到“大红本”引发的问题。
2019年,应属地政府、顺义区住建委等部门提出的司法需求,天竺法庭深度参与,助力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此过程中,天竺法庭充分发挥法官工作站的前沿阵地作用,深入社区走访调研,全面掌握拆迁整体情况,针对群众普遍存在的纠纷全面梳理总结,建立了一整套标准化、规范化的解决流程和方案,并向群众发放类型案件诉讼要点与指南,方便群众随时随地学法、找法、用法。同时对居民们提出的继承、房屋买卖、所有权确认等纠纷针对性释法,鼓励群众理性选择纠纷解决方式,有效满足了基层干部主持调解工作和群众自我化解矛盾纠纷的多元需求。
2020年,不动产权证书办理工作正式启动。为了让群众少跑路,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人员室内聚集,在院党组和属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天竺法庭临时搭建了“户外开放式办公大厅”,选取了一批具有丰富拆迁纠纷化解经验、群众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组成专班,在办公大厅“就地坐诊”,灵活开展接待、释法、调解等工作。对于进入法院的案件,天竺法庭开辟“绿色通道”,实行“送达、排庭、宣判、转上诉”四优先方式高效审理。群众按照法院事先发放的指南准备了齐全的诉讼材料,大大提升了工作质效。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办公大厅”共接待了一千余人次,成功调处了四百余件涉及继承、所有权确认等案件,实现矛盾纠纷就地高效化解,确保区域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顺利推进。
“大红本”的故事是天竺法庭融入天竺镇“接诉即办”工作的一个缩影。在实践中,天竺法庭充分发挥法官工作站、12345热线、12368诉源治理专线的窗口,及时了解群众及基层组织的司法需求,利用普法讲座、专题指导、巡回法庭等形式提供个性化服务,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桥头堡”作用。2019年以来,天竺镇接诉即办综合成绩连续三年在全市排名前五,2022年7月、8月,在全市街道乡镇综合排名中连续排名第一。
算好“诉讼账”示范判决止千案
“合同里写得很清楚,晚交房就应该支付违约金,一分钱都不能少。”“我这两个月还得租房住,房租总得给我吧?”2021年初的一天,天竺法庭受理了21件不同业主起诉某一房地产开放公司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案件。这21名业主购买了某小区房屋,合同原本约定于2020年10月31日前交付房屋,受疫情影响,被告公司于2020年12月24日交房,业主起诉要求开发商给付延期交房违约金。
经过与相关部门沟通,承办法官杨秀芝了解到,该案件涉及当事人众多,预计后续可能会有超过1200名业主准备通过诉讼来主张违约金。天竺法庭立刻对第一批21件案件优先排期、精细审判,聚焦共通事实争点,全面调查关键性证据,组织当事人对共通法律争点开展充分辩论。经查明,被告公司尽力克服疫情影响,在疫情形势缓和后第一时间复工,并对受到交付延期影响的广大业主在物业费、供暖费方面给予合理补偿。最终,法院作出示范判决,依法认定疫情对于被告延期交房构成法律上不可抗力,延期交房的时间也在合理期限之内,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在首批21件案件的示范效应下,承办法官给当事人算了一笔“诉讼账”,介绍示范诉讼机制在节约时间和诉讼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同时深化对裁判文书的释法说理,确保示范案件“审得清楚,听得明白”。一方面,从法律角度解释被告公司落实疫情防控要求是为了保护购房者在内的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应因落实防控要求而承担违约责任。另一方面,从情理角度倡导企业及购房者均应自觉尊重法律、友好协商,相互理解、共克时艰。
“一判止千案”,此后相关纠纷全部在诉前妥善化解,均未进入到诉讼程序。天竺法庭在具体案件的审理中,不仅依法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也为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复工复产提供优质司法保障。
人民法庭是法院的“神经末梢”,处于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线。自2015年成立以来,天竺法庭在探索诉源治理“天竺经验”的路上已经走过了七年,沉浸式融入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格局,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前,有效实现诉讼增量明显下降、社会和谐程度明显上升目标,为辖区“两区”建设赋能助力,为“国门第一关”增色添彩。
文/北京政法网董振杰通讯员安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