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唐的宫廷画院中,除了董源、徐崇嗣等人,有一位画家也是不容忽视的,他就是周文矩。
周文矩对中国画技法的最大贡献,是他发明了“战笔描”。
在此之前,像顾恺之的粗细一致的“春蚕吐丝描”,吴道子的“兰叶描”,都是圆转流畅的线条,而周文矩的“战笔描”则是抖动的线条,使得衣纹的褶皱更加明显。
《宣和画谱》记载说,周文矩的线条特点是:“瘦硬战掣”。
周文矩的画作已没有真迹存世,现存的《重屏会棋图》、《文苑图》、《琉璃堂人物图》都是宋代摹本。
琉璃堂人物图
《文苑图》和《琉璃堂人物图》都是同一幅画的摹本。
其中,《文苑图》只有《琉璃堂人物图》后半部分内容。
但在技法方面,《文苑图》明显要高于后者。
《琉璃堂人物图》描绘的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在江宁县任县丞时,和文人名士在一个叫“琉璃堂”的地方雅集聚会的场景。
张乔有诗:《题上元许棠所赁王昌龄厅》
琉璃堂里当时客,
久绝吟声继后尘。
百四十年庭树老,
如今重得见诗人。
可以想象,当时王昌龄应该是时常在琉璃堂这个地方举办文人聚会的。
画面右侧,四人围坐。
画作局部
一名异域僧人(一说为法慎。)坐在椅子上,旁边红衣男子手捧jing书正在阅读;对面两人,一动一静,看姿势是在与僧人探讨fo经。
个人觉得,桌旁黑衣文人的两只胳膊看起来很别扭,像有残疾似的。
四人的神态都很宁静自然。
再向左,是两名侍奉的仆人。
画作局部
这两个仆人一正一侧,一大一小,一男一女,有对比变化。
注意看男仆的表情,也是平静的,但是和文人们又有很大的不同。
两人的衣纹也是战笔描。
画面左侧。
画作局部
这组人物安排和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苑图》完全一致。
从左至右,一人执笔凝神思考,一人趴靠在树干上似乎也在沉思,其余两人对坐。
这幅《琉璃堂人物图》现收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我们就其中的一个人物,与《文苑图》做个对比,就可以看出两幅画的作者在功力上的差异。
对比图
右侧人物的眼睛也好,表情也好,较左侧更有神采。
衣纹的线条上,左侧的更软,缺乏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