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至27日,“学术中国·2022”国际高峰论坛在京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承办,来自中国和15个国家的100多名学者围绕“大变局中的文明:中国与世界”这一主题,以宏阔的世界眼光和研究视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新闻传播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国际关系学视角,揭示中华文明的独特贡献和时代价值,思考人类文明发展趋势,并就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展开探讨。
中国式现代化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仅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丰子义认为,文明不是固化的,而是流动的;不是指向过去,而是指向现在和未来。这就要求不断增强文明的活力,使文明能够持续发展创新。而中国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加速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从总体上、根本上,既体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它内在地创造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生成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因。”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韩庆祥看来,这种创造,是对西方文明的超越,可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根本性、结构性要素中得到解释。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建军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创造关系。他认为,文明新形态是一种整体性的文明形态,是中华文明新形态、现代文明新形态、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的统一。
大变局下亟需加快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体 系
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人类文明的发展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重大挑战。在此背景下,对于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体系的需求也愈发凸显。
“一代有一代之学术。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往往也是学术和思想大发展的时代。”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张江教授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世界政治格局之变,是国际治理秩序之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深入扎根变革的时代,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进一步推动理论创新,推动“三大体系”建设,为新时代伟大实践提供理论支持,这是大变局时代人文学术的宗旨和使命。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仅是物质意义上的强国,也不仅仅是制度意义上的强国,更是知识体系上的强国,思想上的强国。”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教授认为,应当允许学者、知识分子独立地去创造和追求原创性知识;要学习一些比较客观的社会方法,用这些方法重新观察我们的实践经验、我们的现实,看看我们的历史,用这些科学的方法来构建我们的社会科学理论;要去官僚化,推进教学科研体制改革。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吴晓明阐述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时代任务的本质性规定。他认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摆脱了学徒状态并具有自我主张的学术,在继续其学习任务的同时,必须能够更加有力地承担起“切中现实并且把握现实”这一思想任务。
中国奇迹何以发生,是经济学研究的宏大主题。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中心主任周文教授表示,立足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努力揭示和提炼中国经验背后的经济学理论逻辑,对中国经济发展伟大实践进行新的解释,更有利于推进形成经济学的中国理论,更好地构建政治经济学新话语体系。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的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庆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韩建业等多位学者聚焦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基于百年考古的资料,尝试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梳理中华文明的发展与域外文化的交流等情况,深入探讨中华文明的特质。刘庆柱认为,中华五千年文明“不断裂”的生命力,在于其国家与国民“有容乃大”的理念。韩建业表示,以考古学探索古史,就是要真正揭示创造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中华上古先祖的历史,慎终追远,铭记先祖功业,走好当下和未来的中国道路。
重庆师范大学李禹阶教授认为,在世界文明史上,中国文明是相较于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印度以及古希腊、罗马等文明形态的一个例外。这种例外源自中国古代文明在民族、国家、文化认同上所具有的三位一体特征。这种特征既来源于史前中国的特殊环境与文明起源的独特路径,同时又在古代历史的演进中得到进一步强化。它也使中国文明在当今现代化、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矛盾进程中能够有序走向现代化、融入全球化,较好解决文明的现代性与本土性的矛盾,从而在构建世界文明新形态中走出一条新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通过大变局与新文明的关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内涵。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开创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与西欧文明开创出的所谓现代文明形态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它是扎根于具体社会的文明土壤,利用具体社会长期积淀的文明历史条件,积极借鉴与吸收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而开创出的新文明。
推动中华文明在大变局中开新局
如何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看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变局中探索世界与中国未来之走向,是当今时代的重要命题。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认为,一要深刻理解大变局中的“变”;二要科学认识文化在影响国家前途命运方面的决定性作用;三要结合中国历史文化的特质来推动塑造未来的中国文化发展模式。历史证明,越是拥有高度的精神文化体系,越能在发展中展现出高度的韧性,并引领世界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行。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苏长和教授表示,今天的世界,各国之间利益、权利、责任高度关联,发展与安全不可分割,各国命运与共,互为安全和发展的条件。百年变局不仅正在重塑西方和非西方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而且也正在重塑全球文明体系。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刘德斌教授认为,这种文明体系以新的世界现实为依托,不再具备中心教化外围的功能,不再拒绝非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不再囿于东、西方的非此即彼,而是以塑造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推崇的价值观为前提,夯实事实上已经存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与会学者表示,论坛提供了交流思想、辨析问题、探讨学术、增进友谊的重要平台。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方军表示,“学术中国•2022”国际高峰论坛让我们充分领略思想创造之美,文明互鉴之美,学术交流之美。与会专家聚焦本届论坛的主题,发表了许多原创性的思想、理论和观点,这是“学术中国”国际高峰论坛的主要宗旨,也是本届论坛的重大特色。
据悉,“学术中国”国际高峰论坛旨在打造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论坛品牌,使之成为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的重要平台。
(来源:光明网)
编辑: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