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香港特区同龄人张敬遊:期待能够投入到大湾区的建设中
2022-07-01 17:05  浏览:219  搜索引擎搜索“混灰机械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混灰机械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张敬遊简介

出生于1997年的张敬遊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同龄,目前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方向是港澳基本法和“一国两制”,同时,他也是北京高校香港学生联合会理事长。张敬遊期待在学有所成后,能够投入到大湾区的建设中,成为沟通香港和内地的桥梁,让大湾区建设得更加美好。

疫情初期,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张敬遊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们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勇担重任、挺身而出,奋战抗疫一线,成为了最美“逆行者”。

今天,我们将为您带来张敬遊的故事。


携手战疫情,逆浪共前行


我永远记得与北京告别回到香港时的情景,那时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新冠病毒会在日后飞速席卷整片祖国山河、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狂澜。突然爆发的疫情不可避免地给准备尚不充足的人们带来一定程度的恐慌,口罩与消杀物资价格节节攀升,各处商店门口张贴的售罄标志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哄抢物资和大排长龙“一罩难求”的情况随处可见。看到这些,我决定成为一名抗疫志愿者,献绵薄之力助香港渡过难关。


选择投身于抗疫志愿工作,不仅是身为法大人的荣耀与责任,更是新时代青年的担当。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众多青年开始自发组织人员进行志愿活动,面对香港严峻的抗疫形势,我们一群青年学生一致决定要组建志愿者团队,一定要行动起来。蚍蜉虽小,若能同心协力,定可撼动大树。


斟酌复考量,勠力克时艰

组织大规模的抗疫志愿活动并不容易,人员调配与物资调配都是需要谨慎考虑的棘手问题,我们深知自身能力有限,所以在制定志愿活动目标与对象时进行了再三的斟酌考量,最后将关注点落在物资筹措上。由于本次志愿活动是我们青年学生组织起来的纯民间行为,为防止出现拆东补西的恶性循环,物资的筹集最好选择疫情较轻、资源充足的地方进行。志愿活动按部就班地开展,最开始时,志愿者们发动身边的同学好友,在网络上对口罩、消杀物资进行众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动员的成效非常显著,祖国各地的爱心物资源源不断抵达香港。万千涓涓细流汇成江海,给刚起步的志愿活动打了一针强心剂。当物资筹备充足时,我们便开始针对志愿对象的不同情况将物资分装、打包,而那些分装的小包装袋最后都会在志愿者的传递下流向香港的四面八方,到民众的手里。

我们深切地认识到,志愿活动的作用范围与助力程度是有局限的,数量有限的物资更应该发放给最需要他们的人群,效益最大化的帮助香港渡过难关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在物资准备齐全后,我们又开始分阶段地对志愿对象进行帮助:最初是抗战老兵与退休教师,而后便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生护士们,随后我们跟随着一些抗疫一线的医生护士前往香港的公房派送口罩、免洗手液、漂白水等物品,尽力维护他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和衷且共济,同德亦同心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站了出来,或有白衣天使奔赴前线,救死扶伤,带去康复希望;或有建筑工人义无反顾,昼夜不息,筑成生命方舱;或有群众干部坚守社区,事必躬亲,保证后方平安,更有许多像我一样的志愿者,分散各处,到有需要的地方去,有一份热,发一份光。

而这已不是我的第一次志愿经历,在此之前,我曾多次参加义工活动,进行社区服务工作。因此,相比于大多数怀揣着激动心情的志愿者,我便显得有些平静。志愿服务对我来说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稀松平常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了一种内化于心、自现于形的习惯。可无论过了多久,赤子初心从未有过改变,为群众服务的青年使命依旧时刻牢记。将志愿服务视作习惯不意味着漫不经心地对待,恰恰相反,我越来越珍惜与重视这一次次的工作经历,希望自己能成为一朵时代的浪花,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


我的父母十分支持我参加抗疫志愿活动,他们一致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他们相信有着丰富经验的我,能够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将防疫志愿工作顺利完成。当有人好奇地问:“哎,你家里人不担心你吗?”,我都会笑笑:“他们啊,对我放心着呢!”于我而言,与其说担心自己在做志愿时有着被感染的风险,其实更害怕与多人接触、长时间待在公共场所的自己会成为传染源。所以在与人交流时,我都会做好全套防护,对别人负责,也对自己负责。

除了家人的支持和同行伙伴的互助,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关注和援助也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何为“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而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人人都不过是尘雾之微,寸土之末,但聚拢一处,总可补益山海,以垒昆仑;人人都不过是萤烛之光,涓滴之流,但汇同一方,总可增辉日月,共成汪洋。大家一同挽起手来,又有什么困难能够压倒中国人呢?


岁寒知暖意,患难见真情

纵然之前我已经参加过多次志愿服务,但每一次都是新的经历,都有着新的挑战,这一次也不例外。尽管此前也算“身经百战”,在这次抗疫防疫服务活动的开始,我还是遇到了不少让人措手不及的难题。

在我的衣柜里静静地躺着一位“见证者”,它见证了我一开始的手忙脚乱,也见证了服务活动中一个有趣的瞬间。那是一件斑斑驳驳,布满白色花点的衣服,这奇异的花纹并非我为赶潮流,故意造之,而是在搬运带有漂白作用的消毒水时,不慎泼洒所致。当天除了我,还有另外几位同伴的衣物也“光荣挂彩”,留下了“勋章”。万幸我们的防护措施做得足够完备,消毒水只是弄脏了衣服,并没有灼伤皮肤。然而我们没有想到,这个小事故只是插曲,更大的难题还在后面。

由于没能事先通知到每一户住户,我们只好采用最原始也是最管用的方式——挨家挨户走访。然而平白无故地被敲门总让人感到奇怪,在这特殊时期,老人家们的警戒心更是多了几分。自认为不算腼腆的我在举手敲门的时候也不免有些紧张。幸好,在领队的指导和多次尝试下,我逐渐自然大方起来,面对紧闭的大门也能耐心地说明来意,真诚地和里面的老人家打招呼。有时候明明听到人声,门却迟迟不开,只好作罢离去;有时候门内是国外的朋友,我们便轮番上阵,使用多种语言交流;有时候隔门相望,看到住户们带着一丝警觉、一点好奇的神色,我们便拿出口罩和药物再三解释,他们在确认身份后将信将疑地接过物资,最后欢喜地向我们道谢。


其中不乏一些热情的长者好客地邀请我们到家里来坐一坐,但特殊时期,我们只好婉言相拒,约定来日再见。最让我感动和意想不到的是,有一些独居老人在表示感激后谢绝了我们的物资,说:“还是把这些珍贵的东西留给更有需要的人吧,我们这边不要紧的,还够用。”人性中的大善大美在病毒肆虐时更显得闪闪发光,可爱可贵。

我时常在思考人类为何能够熬过一次次天灾、一次次自然的考验。我想,现在已经得到了答案——“人”字的结构便是互相支撑,彼此扶持才会如此稳固。渺小又脆弱的个体在互助互爱中挽手,便成了一个庞大而坚强的群体,这就是我们始终对战胜病毒的信心所在!(采访时间:2020年)

法大微信 【第20220701期】

来源:新闻通讯社

文字:钟舜桐 潘奕桥 王昕颜

图片: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唐棠



发布人:ecdb****    IP:139.201.37.***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