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公共健身器材岂能“健身不成反伤身”
2025-07-02 08:12  浏览:215  搜索引擎搜索“混灰机械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混灰机械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评论

近日有媒体报道,多地出现公共健身器材损坏情况,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调查发现,一些不合格的公共健身器材流入市场,有公共健身器材因质量问题、安装问题,屡屡发生伤人事件。这一现象有违公共健身器材方便居民健身的初衷,暴露出相关监管、维护存在系统性缺陷。

公共健身器材何以“健身不成反伤身”?首先是质量问题。有的厂家为降低成本,压缩器材的管材壁厚度,并在除锈和喷涂的工艺上偷工减料,导致钢材的抗锈蚀能力和承重强度大幅下降,极易断裂。其次是安装问题。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对于秋千、上肢牵引器、单双杠等非框架式底座器材,严禁使用膨胀螺栓进行地面固定。然而,一些地方为图省事,把安装方式由“地埋”改成“地上”,用十几厘米长的膨胀螺丝固定一两米高的健身器材立柱,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最后,管护不力也是重要原因。一些地方“重建轻管”甚至“只建不管”,健身器材“超期服役”“缺胳膊少腿”甚至成“弃材”的现象并不鲜见。

公共健身器材承载着居民对健康生活的向往,其配备、维护和使用考验着城乡公共服务的精细化水平。先要把好采购质量关,对采购、招投标以及验收等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对不当牟利情况予以彻查整治。健身器材“有得用”,更要“用得好”,这就要求建立有效的管护制度。街道、社区应安排专人加强巡查,及时排查上报问题器材,督促责任单位及时更换、维修或者报废拆除,同时开通器材报修、投诉电话,接受居民监督。社区、公园可加强宣传教育,指导居民规范使用并保护好各类器材。

国家体育总局2017年出台的《室外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办法》对器材采购、安装、监管、维修与拆除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各地应让这些规定得到刚性执行,让家门口的健身安全更有保障。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文:何勇海(媒体人)

编辑: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发布人:3aa0****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