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图/毕勤山
最近,笔者在收集整理邢台历史文化资料过程中,发现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我国早期白话神魔小说《三遂平妖传》,取材于北宋时期邢台清河的一场农民起义,而在元末明初时期流行于民间的《西游记平话》,与《三遂平妖传》有着诸多相似的故事情节,而且孙悟空成为《西游记》作品中的真正主人公也是从平话本开始的,这部《西游记平话》则是吴承恩重新加工、创作《西游记》时的祖本。
《三遂平妖传》、《西游记平话》、《西游记》有着怎样的艺术连接?与邢台有着什么样的创作渊源?其创作意义和对邢台的文学影响又是如何?非常值得文史界的专家学者探索研究。
《西游记》故事与邢台的历史文化源缘
《平妖传》全称《三遂平妖传》,是诞生于明代中国的第一部神魔小说,也是可以确认产生于16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早期长篇白话小说中仅存的两三部中的一部,它取材于北宋时期发生在今邢台市域内的的一场农民起义,《平妖传》讲述的中心事件是邢台贝州(今邢台清河)的王则起义,作者罗贯中根据民间传说、以及市井流传的话本进行整理,编成《三遂平妖传》。到了明代万历年间,由冯梦龙改编增补,广泛吸收民间的妖异故事,丰富了小说的内容,编成《新平妖传》。
吴承恩的《西游记》源于元人写的《西游记平话》,著名文化学者刘荫柏说得更为明确:“最接近吴承恩小说的是元人《西游记平话》,它不但是吴承恩重新加工、创作《西游记》时的祖本,也是杨景贤写《西游记》杂剧时的主要依据。”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原所长李时人也认为“关于西天取经主体故事,《西游记平话》的发展最大”,他还指出《西游记平话》的最大贡献在于强化了孙行者的形象重心,“随着取经路上破魔斗法情节的增加,《西游记平话》中的孙行者的活动大大增加”了。可以说,孙悟空成为《西游记》作品中的真正主人公当是从平话本开始的。而专门从事西游记文化研究的蔡铁鹰教授就认为,吴承恩的《西游记》前面大半部分与《西游记平话》大致相似,基本上是在《西游记平话》基础上扩大而成,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有很大关系,两本书中有着许多相类似的故事情节,如《平妖传》说,道家有一百零八样变化之法,三十六大变,应天罡之数,七十二小变,应地煞之数。也与西游记菩提祖师的说法符合。七十二变是因为蛋子和尚偷天书的时候,学完七十二地煞变,偷到第七十三变的时候看守天书的人回来了,所以只有七十二变,而西游记是孙悟空自己从道家一百零八变中学了地煞七十二变。《平妖传》说的明白,天罡变是真变,地煞变是假变。又如《平妖传》中猿公率领猴子猴孙居住在云梦山白云洞,到西游记中变为孙悟空率领猴子猴孙居住在花果山水帘洞。这个猿公或就是西游记中花果山水帘洞的原主人。
透过上述文化轨迹,我们不难发现,吴承恩的百回本小说《西游记》,其前半部分基本承自于《西游记平话》,而“大闹天宫”孙悟空的原型或许就来源于罗贯中所著的《三遂平妖传》。
贝州故城遗址位于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城关村,为宋代古城遗址,“城内有丘,高五丈,周回六十八步,城因此为名。”《春秋》所述“公田于贝丘”所在,故取名贝州。而据《地理志韵编》贝州下所注,“今清河县治自宋元,赵荐之重修,城周九里,高二丈,阔二丈。”此时的贝州城已经改名为恩州城。贝州历史悠久,古时因富庶曾有“天下北库”之称,历史名人窦太后、王则、崔浩、武松等均与贝州渊源颇深。
1993年贝州故城遗址被定为河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该遗址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历史上的王则起义发生于宋仁宗庆历年间,起义军领袖王则,出身涿郡农民,曾是宣毅军小校。利用弥勒教的传说,充分发动贝州、冀州、德州、齐州的士兵和农民,于庆历七年(1047年)冬至,正式发动起义,攻取贝州后,王则建国安阳,自称东平郡王,以张峦为宰相,卜吉为枢密使,这次起义极大地震动了宋王朝,宋仁宗急忙派大军围攻贝州,但是久不能破。直到庆历八年正月,宋仁宗以文彦博为河北宣抚使,以明镐为副使,领军围攻贝州,镇压起义。宋军佯攻北城,然后乘义军不备,在南城挖通地道,潜入城内。王则在起义军突围时被俘,押解到开封,最终被残暴地处死。这次起义,历时六十五天,最后以失败告终。
到了明代,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汲取宋、元以来有关记述王则起义的史料、民间传说、野史笔记,加工整理而成二十回话本《三遂平妖传》。这是一部以神怪故事的形式演述宋朝统治者镇压王则、胡永儿夫妇所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小说。原本共二十回。其中不少民间故事传说,语言质朴,风格与宋元话本相近。到了明末,著名小说家冯梦龙据罗著改编、增补的四十回本《平妖传》,其创作主旨与罗著如出一辙。
位于邢台清河的省级文物贝州城遗址
《西游记》人物与邢台的山水名称
也许是《三遂平妖传》、《西游记平话》所产生的文化影响,也许是民间流传的巨大传播力,也许是二者兼而有之吧!我们在研究邢台地名文化中竟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西游记里作品里的许多地名在邢台都能找得到。
大沙河:西游记中沙僧的家乡流沙河号称“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邢台就有这样一条大河,因沙多而名大沙河,又名澧河,古称湡河、野河,发源于内邱、邢台和沙河三县西部山区的六条大川,流经内邱、邢台、沙河、南和、任县、隆尧、宁晋七县。上游称作大沙河,中游自沙河城镇端庄南称南澧河,下游自任县环水村称北澧河,汇入大陆泽,是邢台流量最大、长度最长的河流,堪称为邢台第一河。
五行山:孙悟空在去西天取经之前,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大闹天宫,与如来佛祖斗法,被佛祖单手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太行山在在《山海经》等地理著作中,古太行山和常山、恒山是并列相称的,《括地志》指太行山“为天下之脊”,而在邢台西部有一座山峰叫五指山,古代就叫五行山,形如五指并列,《顺德府志》记载:“五指山,在城西一百四十里,远望山岭,俨若五指排列。”那肉红色、粗细不一的石柱,俨然如来的手指。神猴天降是在王莽篡汉时代,而邢台的西部有座山叫王莽寨,流传有许多关于王莽的故事。
天河山:《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前身是天蓬元帅,掌管天河八万水兵。天蓬原是指北斗,并不管水,也许是吴承恩取“亥猪主水”之意故让八戒这个天蓬元帅掌管天河。邢台的天河山,是中国唯一名字叫天河的山,悬崖峭壁上的水文痕迹显示,早在远古时代,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至今留有许多壶穴,堪称奇观。
此外,《西游记》里的小西天、水帘洞、火焰山、雷公山、雷音寺、白龙马、取经始发地东土大唐等地名人物,都能在邢台觅得踪影。
位于邢台信都区的五指山
联系到《西游记》、《西游记平话》、《三遂平妖传》的创作顺序与文化传承,我们是否可以大胆推论,邢台出现的这些与《西游记》有关的地名,在《三遂平妖传》之后、《西游记》之前,说不定在《西游记平话》广泛流传,广为引用,久之而成地名。也就是说,邢台地名由此可追溯到宋元时期,当然,这只是推论,还缺乏史料支撑,因此研究《西游记平话》对邢台地名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但遗憾的是,《西游记》平话全本已佚,只存有两则残文,依据现有条件要对《西游记》平话的相关问题作出准确而深入的研究确实还有困难,在平话全本或更多的片断发现之前,这种困难将一直存在,所以,只得留待史学界去研究和发现了。
2018年7月12日,新华社报出这样一则消息:有文史爱好者在邢台栲栳红山旅游时,偶然发现一块刻有“雷音寺记”铭文青石碑,该碑通体青石质地,高160厘米,宽70厘米,厚20厘米,碑身保存基本完好,略有残缺,碑座已遗失。该碑正面书文,字体为楷体,字迹清晰工整,字体俊秀,雕工深邃,专家考证应为明万历年间原版翻刻。铭文共370字,文辞精美,结构严谨,详细记载了佛教传入中国、唐代皇帝和社会崇佛以及雷音寺建造全过程,反映了唐代“开元盛世”时期繁荣和开放的社会景象。经当地文物部门考证释译,此碑铭文为传佚已久的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宋璟奉唐玄宗之命撰写的《雷音寺记》,专家表示,碑文的发现填补了唐朝名相宋璟作品一项空白,对研究当时邢台乃至全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同时,对挖掘整理研究邢台佛教传承和地名文化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与邢台“马官”归有光
有这样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史实:被称为“明文第一”的散文家归有光,与神怪小说《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这两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的明代文学家,不仅仅有着几乎相同的志趣和命运,都是于花甲之年才步入官场,而且还一起在浙江长兴县共事,一个当县令,一个任县丞。他们共同梳理政事,关心民瘼,结下了很深的友谊。
归有光像
吴承恩当长兴县丞时,他已经67岁了。但他并没有因为上了年纪而有半点疏懒,与归有光合作得很密切。两个读书人一旦当了官,都出奇的认真,而且下决心不逢迎长官,而以爱护百姓为宗旨,同心协力“改革时弊,刷新县政”。
归有光一直倡导的“惠爱”精神,成为他从政思想的核心。而吴承恩主管征赋粮马等事务,也竭力惠爱百姓。当时有许多豪门大户为了逃避赋税,将田产分散成细户,反而让贫困户充当纳粮大户。为改变赋收不均的现象,他颁布了《长兴县编审告示》,规定按田户大小分摊粮役负担,得到了老百姓的极大拥护。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两位善良的书生这样做竟得罪了地方豪宗。隆庆元年(1567),归有光进京朝觐穆宗皇帝,上司派署印官代替知县。这一年春荒,署印官收受了贿赂,和已经被拘役的大户李田串通一气,改变了归、吴两人制定的征粮方案,造成人心惶惶,社会不安。县中大户乘机发难,向上司告发,署印官贪赃枉法被捕归案,主管粮税的吴承恩也因此而锒铛入狱。归有光受到牵连,明朝隆庆二年,赴任直隶顺德府通判,管理顺德府所辖各县送来的有关马匹、折钱的表册,没有多少事情可做。归有光空有一腔热情,却不得不坐冷板凳度日,于是参考史籍,采访掌故,聊以寄托情志。于是归有光,就成了《项脊轩志》的那位震川先生。
虽然投置闲散,用非所学,但归有光到任后仍然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有感于当时马政制度的弊端,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写出《马政议》一文。其文广受后人赞誉,如清人陈维崧评论道:“其如马政利弊,亦如九方皋之相马矣,湛深经术,而又出之于晓畅,固非先生不能也。”
那时顺德府的工作、生活条件是极其艰苦的,“衙内无精庐,治一土室,而户西向,寒风烈日,霖雨飞霜,无地可避,几榻亦不能具。月得俸黍米二石”。最要命的是,归有光是南方人,“不惯食黍米”——吃不惯北方的小米饭。面对恶劣的境况和暗淡的仕途,归有光并没有沉沦颓废下去,反而以古人为榜样,努力调整心态,“识时知命”。写下了《顺德府通判厅记》、《顺德府通判厅右记》、《顺德府几铭》太行石铭》、《西山石铭》、《京兆尹王公传》、《洧南居士传》等文章。
他在《顺德府通判厅记》里写道:“独爱乐天襟怀夷旷,能自适,现其所为诗,绝不类古迁谪者,有无聊不平之意。”于是,衙宅无事时,他“颇能以书史自娱”,生出一种“独步空庭,槐花黄落,遍满阶砌,殊欢然自得”的心境。
吴承恩塑像
再说那个吴承恩,他糊里糊涂地吃了官司,幸亏他的朋友徐中行大力营救才获释。吴承恩的个性十分倔强,他终因“耻折腰”拂袖而归,去故乡放浪诗酒,甘愿在贫困中写他的《西游记》,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去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身上。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中有一个情节,说孙悟空被玉皇大帝骗到天宫,封为弼马温。“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些羸,还要见责;再十分伤损,还要罚赎问罪。”在花果山称王称祖的孙悟空,终于一怒之下,打出天门,回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据专事明清小说研究的陈澉教授考察后得出结论,明以前各种体裁的《西游记》作品中都没有弼马温的故事,日本太田辰夫先生在《西游记研究》中也说:“弼马温大概到明本才开始出现。”
吴承恩笔下的“弼马温”人物形象,其实是出于他“复善谐谑”的天性,借以讽喻他的老上司归有光,以发泄自己被诬下狱的怨气。他的“师心匠意”,在书中第七回“又诗”中写下“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是知音”的诗句,其中下联用“是”而非“岂”,以期引起读者会意,理解他的“其中味”,不负他的一片“笑心”。细心的读者还会注意到,吴承恩在《西游记》中“谐谑”归有光的地方并非仅此一处,就这样,两位文学大师共事长兴而结缘,却因讼伤而生怨,发生在顺德府“弼马温”的故事,作为正义和智慧的化身,在整个中国文学和文化史上以及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扮演着一个卓越的角色,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地位。
当前,我市正推动实施“文化兴市”战略,历史文化研究方兴未艾、成果频出,如果在邢台的西游文化方面能研究出些东西、做点文章出来,不啻对学界,对发展我市旅游文化,进而提升我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也是了不起的贡献。
作者简介:毕勤山,河北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首届理事会理事;邢台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信都区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作品散见于《乡音》、《邢台日报》、《牛城晚报》、《清风》等省市级报刊和网络媒体,多部作品入选《邢台县新时代文学作品选》、《启航信都》、《风华信都》等文集。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