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跟着故宫学漆器13:“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纹圆盘
2024-12-22 11:58  浏览:729  搜索引擎搜索“混灰机械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混灰机械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故00108191 :【“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纹圆盘】

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纹圆盘,元,高2.8厘米,口径16.5厘米。清宫旧藏。

盘以黄漆为地,以写实手法在盘中雕刻一朵硕大盛开的双瓣栀子花,间有四朵含苞欲放的花蕾,枝叶舒卷自如,肥腴圆润,布满全器。盘背边雕刻香草纹,线条峻深而圆转自如。近足处有“张成造”三字针划细款。

“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纹盘,髹漆肥厚,刀法浑厚圆润。它既是元代雕漆的精品,又代表了当时雕漆工艺的最高水平。

撰稿人:陈丽华


①作品欣赏:




“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纹圆盘




侧面




盘底 香草纹




张成制

②关键词学习:

张成:元代末年嘉兴西塘杨汇的名漆工,以剔红博名。他的作品通常髹漆较厚,故叶厚花肥,极富质感,有独特的魅力。存世作品稀少,又多有流失海外者,故极其珍贵。国内代表作还有:剔犀云纹盘、剔犀云纹盒等。

栀子花纹:陶瓷器装饰纹样。流行于宋、辽、金、元时期。栀子,有的地区也叫水横枝。常绿灌木,叶子对生,长椭圆形,有光泽,花大,白色,有强烈的香气,果实倒卵形。花供欣赏,果实可作黄色染料,也可人药,是解热消炎剂。元青花中栀子花较为独特,为五瓣形小花小叶状缠枝花,多用作边饰。

香草纹:汉代铜镜的编式称卷云纹就是卷草纹的前身,到唐代演化成复杂的卷草,近代称香草。 莲花和 忍冬 纹样在我国古代装饰题材已经接近尾声。沿丝绸之路向东传播的“忍冬纹”,历来被认为是源于 希腊 并取材于中国人十分喜爱的忍冬花 (金银花)。 中国虽在秦汉时已用 忍冬 枝叶入药,但用金银花蕾入药却在明代,魏晋时期传入的外来纹样显然不可能取材于金银花。

剔红:雕漆品种之一,又名“雕红漆”或“红雕漆”。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明黄成《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剔红》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纤细精致。”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红漆,少则八九十层,楚,隐起圆滑,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根据漆色的不同,有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之分,其中以剔红器最多见。

雕漆:髹漆工艺之一亦称刻漆。其工艺技法是在胎体上层层髹漆,少则几十层,多则百层以上然后在漆上雕刻花纹。其胎以木质居多,漆色有红、黄、绿、酱等。


此文复制备用学习,笔者查询汇总。

发布人:3794****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