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依稀记得最后一场话剧是结婚前和老公一起看的阿加莎的推理话剧,也是在安福路话剧艺术中心。
今天来观摩尤古立剧团的小众话剧《尝试集》,在中心的D6空间,好似没有太多变化,又觉得哪里变得不同了。
D6空间外围开辟了一个场域,用于展示中心的发展历程,同期还展出一些颇有年头的道具。
在入口处,与本场话剧相关的周边也在热烈售卖,这和上次在文化广场的现场如出一辙。
可能经过10多年的发展,话剧等剧目也终于找到确保其持续经营,且与时俱进的经营模式,配套贩卖周边及衍生品就成为一门生意经,况且有财力去看话剧的也不太会在乎文创那点小钱。
但说实话,票价真心贵。
10多年前,100出头一点的票价,虽然不是最前面,但至少前面几排的中间位置那可是绰绰有余的。但现在起板就是180,虽然没有演唱会的高票价,但至少已经无限逼近演唱会的最低票价了。反正我就买最低一档的,从现场来看,扩音效果可以,而且也不喧闹,正好。就是几百人的小剧场空气流通不是太好,有点压抑,下次还是要选择大一点的剧场。
10多年过去了,我自己也有了很多的变化。
以前看话剧,是出于排解工作上的不顺,每次看是一次放松,也不觉得时间冗长。
现在看话剧,心里一直盘算着要回家带娃,除非是非常抓我眼球的,否则真是昏昏欲睡。
今天的小剧场话剧,致敬鲁迅先生的《呐喊》,用一名医生、一名读书人、一对夫妻、两个孩子,串起了全部的剧本。
但当台上的演员话剧腔十足地发出心中的呐喊时,我忽然觉得有点想笑,话剧还是要接一点地气,即便是致敬,选择现代不是更好么?
当然,不能对演员跨界做话剧导演有更多苛求,改编名著也是一种勇敢,一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