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汲取古典智慧 开创美好未来
2024-11-13 12:15  浏览:314  搜索引擎搜索“混灰机械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混灰机械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习近平主席在致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的贺信中强调,当今人类要“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以期“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确,置身于全球化时代,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日益成为无法回避的时代课题。这就需要人们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坚守文化多样性立场,审慎处理好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与冲突,从而达成美美与共的和谐世界。

古典学作为一门研究古代文化和文明的学科,涵盖了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许多不同的领域。古典意味着特定民族在历史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正统文化典范、一种标准文明范式,这些文化典范与文明范式会对此后的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古典学的学习与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世界各民族古代社会的价值观、思想体系和艺术成就,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推动人类社会实践的自觉。

面对当代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外交场合表达了中国秉持文化多样性的价值立场。习近平主席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中强调:“文明具有多样性,就如同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一样,一同构成我们这个星球的生命本源。”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中指出:“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差异自古就存在,是人类文明的内在属性。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人类文明。多样性是客观现实,将长期存在。”这可以说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基本看法和原则立场。正是这种文化多样性格局,才使得世界产生不同的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的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近代以来,由于资本的全球扩张,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格局受到挑战。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人类开启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体化发展,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全球化的发展图景愈加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国家民族几乎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对待“他者”文化?不同文化形态之间如何平等共存与发展?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呼唤文化多样性的最充分理由。

进一步看,努力谋求现代化发展几乎成了当今时代世界各个国家赢得未来的不二选择。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看,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问题就是“传统”与“现代”紧张关系的折射。人类现代化的触角所到之处,首先波及的就是地方的、民族的文化发展,现代化的标准化、整齐划一的“效率”概念无形消弭着不同文化形态的个性与特色。今天,诸多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实践已经表明,在民族传统的土壤上同样可以生长出现代化文明,而且可以成功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而“中国式现代化”同样向世界展示了一条成功而独特的现代化道路,其文化意义在于,人类的现代化发展道路需要兼顾文化民族性(特殊性)与时代性(普遍性)的平衡,尤其是要维护并尊重每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传统,这样的现代化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未来的世界文明图景才是丰富多彩的。而这一价值诉求也正是我们今天坚守文化多样性立场的根本理由。

从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诉求出发,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文明冲突论”与“文明优越论”,努力倡导不同文明间的包容共存、交流互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提出了“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的重要主张。这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真正的文化交流互鉴应自觉遵循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一律平等的基本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尊重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个性差异不仅是对“他者”的尊重,更是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尊重,这也是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理解的基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未来世界的文化交流必将更加开放与包容。建立在平等尊重基础之上的文明对话,有助于世界各民族沟通思想、消除隔阂和协调行动。因此,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姿态去推动各种形式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对话,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我们相信,未来全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在文明对话中会不断完善自身的社会变革,去探索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去有效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一系列全球性问题。

其次,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文化自信,注重保护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我们的民族特色和人文精神。我们要加快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的“古典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另外,通过中国文化“走出去”,我们能够获取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激发文化自我完善、自我更新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文化,获得新的文化创造力。

最后,努力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符合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共同利益,汇聚了各国人民共建美好世界、共创美好未来的最大公约数,指明了世界文明进步的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在全球化的发展格局下,人类社会已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我们需要培育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弘扬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为核心内容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作者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媒体编辑:曾煜婷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点个“在看”不失联


发布人:fa49****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