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静和椰岛晓露相约,一周一次练习,写下我们的南方和北方的风景、民俗、人或事等。文字不争高下,相互成全与陪伴写作最为宝贵。两人单发,链接对方。
《南方·北方》(三十三)唐山皮影戏
2006年春晚,一群年均68岁的老人,用一场《俏夕阳》让华夏儿女重新认识凤凰城唐山,直观感受皮影戏的魅力。
皮影戏是中国皮影戏中影响最大的戏种,因其道具制作材质多为驴皮,表演手法以影像来呈现,因此而得名皮影戏。
唐山皮影
皮影制作过程简单8个步骤。
皮影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八个基本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耐心和细心,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艺术效果。以下是皮影制作的详细步骤:
选皮:选择高质量的牛皮作为原材料,通常三至五岁的秦川牛的牛皮质量最佳,因其柔韧度高、透明度好、色泽均匀。
制皮:将选好的牛皮放在洁净的凉水中浸泡,加入石灰、草木灰等材料,使皮子充分发酵,然后用特制刮刀反复刮制,直至皮子基本可以进入晾皮阶段。晾皮是为了蒸发掉渗入皮子内的水分,使皮质更加紧密结实。
画稿:根据人物的不同身份和个性,设计出不同的形象,这些设计有一定的程式,如武生饰武生巾,将军为扎巾等。
过稿:将刮好的皮分解成块,用湿布润湿变软后,再用推板加油脂不断的推拉按摩,按照图样把各种形象描绘在皮面上。
镂刻:在皮影上雕刻出细节,这是皮影制作中非常关键的一步,需要精细的技艺。
敷彩:将制好的纯色化入碗中,加入透明皮胶,点燃酒精使胶色融化为粥状,趁热敷在皮影上。
发汗熨平:给皮影脱水发汗,用干净的布包好皮影,再用熨斗烫,使敷彩经过适当高温浸入牛皮内。
缀结安装:将各小块用线缝合,并在背后穿上翎管,套进竹签棒,皮影就制作完成了。
唐山皮影戏的主要操纵演员有两个人,即“上线”和“下线”。支配影人动作的杆子有3根,分别叫“主杆”和“手杆”。一影两人三杆四手是皮影重要的表演手法。唐山皮影戏演出通常有拿、贴、打、拉、唱五种分工,有“七忙八闲”之说。唐山皮影戏的剧本又称“影卷”,现存至少500多部。其中“连台本”有130多部,单本剧也很多。剧目有《五锋会》《二度梅》《青云剑》等。
说到皮影戏,必须说到一个人,那就是黄素志,此人今滦州人。
滦州影的碑刻说明
明朝万历年间,黄素志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第,远去关外,漂泊生涯磨去了黄秀才的仕途之心,转而专心从事影戏的创作。黄素志精通绘画,擅长雕刻,以纸张为刻影素材,雕刻出各种影人角色,并设计舞台进行操作演出,从而发明了“影戏”。“影戏”在滦州、乐亭一带演出后,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并盛行一时,故有“滦州影”、“乐亭影”之称。后人因“纸影人”易损,开始改进刻影素材,用驴皮镂刻并着色而制成影人、道具,人们并因此将其通称为“驴皮影”或“皮影”。到了清末,滦州皮影传遍冀东各县。
皮影由来已久,早在汉武帝时期,相传汉武帝时,一方士为解皇帝思念爱妃李夫人亡故之秋,取海底神石,刻成李夫人模样,置于轻纱缦中,灯光下宛如李夫重现。皮影由此而源,至宋、金、元时期呈现出极其繁盛的趋势,并由南至北,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地方艺术风格。饱汲滦河水滋养的唐山皮影是其中一朵独具魅力的奇葩。
宋代汴京的影戏在河北一带落户,滦州皮影艺术起源于此。清代初期,新兴地方戏曲不断演变派生,滦州皮影艺术亦得到了积极的促进。当时的滦州大地,每逢传统节日几乎各村各镇皆演皮影戏,使演出空前繁荣。清代中叶,人民开始反抗清政府的残酷统治,由于一些皮影戏艺人编唱反清词语,皮影戏被政府严禁演出。清代末期,政府内外交扰,已无暇顾及皮影戏,而滦州的乡民却依然用皮影戏来庆祝丰收,酬神和祈福。
20世纪30年代,美国、日本、英国在中国开办唱片公司,邀请多人等人灌制数百张皮影戏唱片。同时,上海的多个书局还用光纸石版印制方式发行了大量的线装袖珍滦州皮影戏剧本,从而进一步扩大了滦州皮影戏艺术在北方地区的影响。1966年,乐亭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皮影之乡”。
唐山皮影是一种傀儡艺术,它的演出方法是台前立设影幕(俗称“影窗”),操纵演员在“窗”后操纵影人做各种形象逼真的表演,同时有配音演员的演唱以及灯光、布景、音乐、唱腔等艺术形式的烘托,活灵活现地刻画人物,曲折生动地演绎故事,表达剧中人物的情感。
唐山皮影以唱功见长,有男女两种声腔,男腔高亢粗犷,女腔清脆婉转,唱法有“掐嗓”和不掐嗓。从前唱影的没有女演员,所有角色都由男演员来配唱,为了配合人物身份需要,有时要用假声,但假声有一个问题,就是音量不够大,在这种情况下皮影艺人发明了压迫声带发音法,这样就可以在不降低音量的情况下,发出符合人物需要的各种声音。
唐山皮影戏传统皮影的伴奏有两个人完成,一人负责板、鼓、锣、钹[bó]等乐器,叫“掌鼓板的”,一人拉四胡(又称“四根弦”),叫“拉弦儿的”。
说起影戏的祖师爷,那可是有来头。影戏本是圣佛留,未曾上台灯打头,大锣好比开山斧,劈开三教共九流。
一种传说是:在很远以前,南海大士观音菩萨带领徒弟韦驮护法和善财童子离开南海,到北方宣卷讲经。讲完经义,留下了经卷,返回南海。以后人们用素纸刻制了南海大士、韦驮和善财童子的影像,操纵着三个影子人继续讲经宣卷,由此产生了乐亭影。艺人们说乐亭影里的大手厮就是韦驮护法,小球厮就是善财童子。直到近代,乐亭影艺人还称大手厮为师兄,小球厮为师弟,拜南海大士为师祖。
另一种传说是说唱戏的祖师老郎(老郎神)以唱戏的形式教人学好,感化人间,却总也不奏效,人间还是有很多恶人,观音菩萨于是便与老郎说,你这个戏一段一段的太短了,只演一场就完了,难以让人们记在心里,不能感化大众,你看我发明一个长出子(连本皮影戏),天天接演,肯定能把人劝学好了。
于是观音菩萨就发明了皮影戏,又编影卷,让大手厮(乐亭叫大手楔(xie),有的地方叫大巴掌,大手厮)当掌柜的(团长)带领一班人马四处演出皮影戏,劝人学好向善。
神仙像都是面南背北坐着的,观音菩萨和老郎打赌,如果自己输了,自己的长篇皮影戏还劝不了世人学好,自己就宁愿永远面朝北坐着,啥时世人全学好了,再改为向南坐。
结果大手厮每天都演皮影戏,还是劝不了世人全部向善,还是有人作恶。
于是老郎就对观音菩萨说,你看不光是我劝不了世人,连你也劝不了吧,你输了,你面朝北坐吧。
于是,观念菩萨就脸一羞,只得面朝北坐了。
学习,学习,看来学习事关观世音菩萨,所以,有机会有时间学习的大人小孩子,多学点知识,无意间也为观世音菩萨做贡献,佛祖自会保佑,护你周全。
唐人皮影
说到皮影,想起小时候干的傻事。在村子里看皮影戏回来,和奶奶说起看影,奶奶纠正是听影,耍影人的在幕后面,看不见的。奶奶讲起皮影戏道具的制作方法,我和哥哥听得入了迷。等奶奶出去,我和哥哥就学着奶奶叙述的样子找材料开始制作。左找右找,终于找到一块像是皮质的布料,三下五除二下剪子剪开,笨拙的用线缝起来。等奶奶回来 ,看见我和哥哥制作的皮影好是生气,原来,我和哥哥把奶奶新买回来准备做枕头的布料裁了。奶奶既无奈又生气。笨手笨脚皮影做的不像样子,却成为藏在心底的故事。谁说小孩子淘气就要挨打,这回忆没有淘气,那回来?
书写文字,了解家乡历史,传承中华文化,写作有了另一番滋味。
椰岛晓露